地理教师网之理论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理论地理学 > 地表的起伏度分析(2)

地表的起伏度分析(2)

时间:2010-01-29 02:1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由此表可以看出,实际表面积随着圆锥体高度的增加所产生的表面积增大,其倍数近似相当于增加高度与投影底面积半径的比,尤其是当H/R>10之后,这样的结论更为明显。这说明在地形图上所量测出的面积,并非真实的地表表面积。真实地表起伏越大,高度分布越不规整,实际面积与图上量测面积之间的背离就越大。这在估算山地丘陵的实际地表面积时,尤须加以注意。

  因此,对于地表表面面积这个参数来说,它的基本野外资料是一系列正交测量的数组。如图6-5A中的符号L和W所示,如果运用它们估算表面面积时,要遵从以下说明:

  (1)把区域(W×L)再细分成若干“切割块”的小区,即通过W1,W2…Wi和l1,l2,…,li的互交网格实现;

  (2)各自同所邻接的小区形成矩形;

  (3)将包括在各个矩形之中的面积加和(图6-5中的B)。

  在所试验的区域中,通过上述步骤估算出来的实际面积A1,

  与该实际区域的投影面积即由W×L所得的平面面积A进行比较。所获得的比值(A1/A)表明了一种非线性关系,它随着实际陆面面积A1的增加,呈现出一种非对称的特性,并可一直达到无穷大。该结论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前边所举的圆锥体的例子,只不过前述例子说明的是一种规律有序的增大,而这里所述的只是一种非规则的和非有序的增大。

  为了获取对实际地表表面积的可靠估算,所必需的切割块的数目(取决于i的数目),通常可以由在野外所观察的区域不规则性类型,以及面积分布的野外实际调查加以确定。对于这些网络所构成的切割块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结为如下步骤:

  (1)基于从地貌图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常规的三角计算;

  (2)应用各类求取面积的仪器进行量测;

  (3)使用可以弯曲的测绳对所研究样方进行实地测量。

  程序计算的基本原理亦被叙述如下:样区面积的理论大小(用ZLSA和WSA表示);切割块在长方向上的数目(NL);切割块在宽方向上的数目(NW);这些切割块的实际长度(ZL(I));切割块的实际宽度(W(I))。以上这些为程序计算的基础信息,按照以上所列步骤的要求,最终求出实际地表面积A1,并与实际地表的投影面积A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二者的比值。

(二)“隆起频率”分布

  地表隆起频率或地表高度分布频率参数,是叙述地表表面不规整性的一种平均变量统计,便于刻划地形高度的起伏变化,识别地貌过程的基础空间特征。由此可以获得地表的高低大小及其分布状况。一般而论,尽管空间分布的描述可以用适宜的自相关方法,但此方法在目前描述地形不规则性的应用上,还不成熟。

  最初,隆起频率分布参数是被用来计算高度的偏差(En)的,此种偏差的得出,来自于测试仪器装置时的3种可能如图6-6所示。

  在图6-6所示的内容中,可以很清楚地判别出以下几点:

  (1)垂直于水平面的高度(如图中的平面A);(2)对于一个“最适拟合平面”上法线方向的高度(如图中的平面B);(3)由“最佳拟合平面”所作垂线的高度(其中最佳拟合平面是用最小二乘法作出的)。事实上,图中的方向1和2,对于平面上的法线方向来说是相类似的。只是方向1可以看成是在机载仪器装置情况下所作的直接投影,而方向2则指在一个山坡上所安置的在斜坡法线方向上的静止仪器。

  应用野外所获资料进行隆起频率分布的计算时,可以由高度读数数组,以及它们的地理坐标(如图6-6B中读数7的地理坐标U和V)确定。此外,所要求的观测数目的多少,仅取决于地形的实际不规则性。

  计算隆起频率参数所要求的基本资料是,一个区域内全部取样(NE)的高度读数[E(I)]以及它们所处的相应地理坐标[U(I)和V(I)]。所列出的这些资料将首先被用到该区域最佳拟合线性表面的计算当中。
  本文标题:地表的起伏度分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6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62.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表的起伏度分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表的起伏度分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理论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