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 > 区域经济结构(2)

区域经济结构(2)

时间:2011-02-05 23:0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学术界曾提出过多种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解释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或配置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组织核心,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依据与主导产业的经济技术联系,彼此连接,形成联系紧密有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或制约的产业系统。

(一)主导产业选择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组织核心,因此,它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一般地,只有具备下列特征的产业才能作为主导产业。

1.高比较优势系数。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用比较优势系数来测度。它是由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系数等构成的一个综合指标。

1)比较集中系数。

 

式中:a是某产业的产值;

A是区域所有产业的产值;

b是全国该产业的产值;

B是全国所有产业的产值。

如果比较集中系数大于1,则该产业在产出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该产业在产出规模上不具备优势。

2)比较生产率系数。

 

式中:x是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是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是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是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如果比较生产率系数大于1,则该产业具有生产率的比较优势;反之,则该产业不具备生产率的比较优势。

3)比较输出率系数。

  

式中:m是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

M是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n是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

N是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一般而言,主导产业的比较输出率系数都大于1,其数值越大,则该产业的产品区际商品率越高。

4)比较利税率系数。

比较利税率系数=t/T

式中:t是区域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

T是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

如果比较利税率系数大于1,则区域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与全国其它区域相同产业比具有优势;反之,则区域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与全国其它区域相同产业比处于劣势。

比较优势系数是上述四个系数的乘积。区域某产业的比较优势系数的值越大,越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

2.高产业关联度。主导产业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它们发展。因此,一个产业若只是比较优势系数高,而产业关联度低,仍不能成为主导产业。某产业的关联度可以通过计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判断。具体可以用投入-产出逆阵系数表来计算。

感应度系数=a/A

式中:a为某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A为全部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

影响力系数=b/B

式中:b为某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B为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

如果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那么它就是主导产业的最佳选择;如果其两个系数中一个高,另一个低,表示它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如果两个系数都低,则该产业不能作为主导产业。

3.高需求收入弹性。产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所生产的产品的社会需求增长。因此,主导产业的产品不仅当前的社会需求大,而且产品的未来社会需求要能够持续地、较快地增长。也就是说,主导产业必须是高需求收入弹性的产业。

所谓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进行测度。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X/S

式中:x是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

s是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如果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示富于弹性;反之,则是非弹性的。主导产业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必须大于1。在此前提下,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越高的产业就越有条件成为主导产业。

4.高生产率上升率。主导产业是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这里的所谓生产率是包含了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技术生产率在内的综合生产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产业的各个生产率上升率进行综合权衡,其中综合生产率上升率最高的产业就可以作为主导产业。

5.高产业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是指对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发出新的原材料,引入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开拓出新的市场等等。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担负着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只有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

(二)关联产业配套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进行关联产业配套,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据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侧向联系,以及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各个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以主导产业发展为起点,尽量延长产业链条。这样,既有利于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在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提高协作能力。

第三,根据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和科学的规划、计划、管理等手段,引导关联产业以适度的规模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大规模的生产,对规模经济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地,关联产业也需要达到相应的规模,才能与主导产业在数量关系方面求得协调。

第四,根据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合理布局关联产业。保证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在空间上的通过合理布局而获得良好的集聚经济效益,同时,又避免因过度集中、布局无序而造成的集聚不经济,防止因布局不合理而致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陷入相互限制的局面。

最后,按照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促成关联产业与主导产业之间建立起较紧密的企业组织联系,形成大、中、小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企业的合理组合,避免关联产业之间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同时,促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经济技术联系,从而保障区域产业的顺利发展。

在一个区域内,并不是一定要发展所有与主导产业发展有关的关联产业,而是要发展有条件或基础的关联产业,不然,就会重蹈“大而全”、“小而全”的覆辙,使区域经济增长因发展了许多没有条件发展的关联产业而背上包袱。因此,对本区域没有条件发展的关联产业,应该寻求区际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配套问题。

(三)基础性产业配套

基础性产业是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性产业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引导和组织基础性产业发展,尽量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发展基础性产业并不仅仅是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服务,还要为其它产业、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而且,基础性产业种类多、构成复杂,所以,基础性产业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合理发展。

由于基础性产业发展除了有上述作用,还有利于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多方面需要。故要积极鼓励和保护基础性产业的发展。

(四)潜导产业及支柱产业发展

如前所述,潜导产业代表了区域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必须考虑如何根据世界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以及本区域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选择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作为潜导产业。并且,在技术引进、资金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扶植,创造条件促使其逐步发育、壮大。

支柱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是其它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对它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改造支柱产业,使它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防止它过早的出现衰退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结构(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6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6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结构(1)
欢迎你对区域经济结构(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区域经济结构(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