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

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

时间:2011-02-07 13:5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

城市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总是要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城市是区域空间上的一个点。如果我们将这些圆点放大,就会发现城市是空间上一个个发展着的区域实体。它们不仅占据一定的区域范围,构成各种地域形态,而且还表现着复杂的功能分异,形成一定的地域结构。因此,城市地域形态和地域结构是城市布局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理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

一、城市地域形态与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从理论上讲就是指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是城市各项活动赖于开展的空间场所。现实中城市地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指标(主要有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土地利用状况以及社会经济联系等)对理论上的城市地域所作的人为划分,两者如何吻合就成为确定城市地域的关键性问题。在这方面,世界各国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各种城市地域的划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标准大城市统计区(SMSA)和城市化地区,英国的城市集聚区,日本的标准城市地区和大城市圈等。我国主要是通过行政区划方法来确定城市地域,通常称作市区。

应当指出,城市地域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时期内,它表现出一种静态的位置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相应扩展,它则表现出一种动态的地域演化过程。例如,上海市的地域范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向外延展。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城市地域形态是在城市发展的各种动力作用下形成的,这些动力主要有:①对磁心的向心力;②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③外部吸引力(或城市离心力);④用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力:⑤人为因素的改造力。这些动力有时是单独起作用,有时则是综合作用,从而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城市地域形态。纵观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域形态,大体上可以分成五大类,即:团块状、带状、星状、组团式和一城多镇。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职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配置及组合状况,即通常所说的各种功能分区或城市用地在地域上的排列和组合关系。它是由城市职能上的分化带动地域上的分化造成的。早期的城市,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落后,城市规模小,职能分化作用极弱,职能分区极不明显,地域结构比较单调,处于类均质化状态。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进了交通运输工具和手段,火车的问世和汽车的大量使用,使得城市开始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呈放射状扩展,生产区和生活区相互脱离,形成各自的功能分区。二次大战后,城市重新建设,城市规划受到重视,人为的干预,加强了城市的分化。进入60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城市功能日趋综合化,地域分化也更加剧烈,形成复杂的城市地域结构。

综上所述,城市地域、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 构是三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城市地域形态类型

如前所述,城市地域形态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五种类型,它们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地域形态的代表模式。

(一)团块状城市

这是在城市对磁心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即使有一些伸展轴也较短,与城市地域半径的比值小于1.0。这种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

但团块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一系列弊病。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造成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较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如中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等。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向一侧延展而形成扇形城市地域形态。合肥市城市地域以老城为中心向外扩展,除了在东北面铁路外侧,城市规划中有意识保留其间农田和菜地,其余三个方向都有延伸,形成新的建成区。
  本文标题: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ao/2445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ao/24453.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城市地域形态与结构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