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全球资源态势与对策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全球资源态势与对策 > 6.3 资源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3)

6.3 资源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3)

时间:2010-12-27 13:5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世界资源贸易将越来越依赖少数几个资源大国

占世界 20%的国家,1990年资源型产品出口额占世界的 75%。其中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丹麦、英国、中国台湾、挪威、澳大利亚、比利时居资源出口额世界前 10位,出口额将近世界的 1/2。以石油为主要出口资源的国家占世界国家数的 1/6,出口额占世界的 1/3。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的 2/3。

1.少数几个资源大国的出口优势在不断强化未来资源贸易的格局中,经济发达的资源大国将在未来世界资源经济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拥有占世界 1/5的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资金和科技的高投入,形成了强大的资源开发能力和极高的劳动生产率。1990年美国人均谷物产量 1251 公斤,澳大利亚为 1365公斤是世界平均人均拥有量的 3倍和 6倍。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平稳,资源消费增长的速度相对降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均资源量逐步增加,1981—1990年,美国人口年均增长为

0.9%,加拿大为 1.0%,澳大利亚为 1.5%,欧洲为 0.3%,均低于世界 1.7%的平均水平;农矿业发展迅速,国内生产相对过剩;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原材料工业相对萎缩。所以在所上因素综合作用之下,使得少数资源出口大国的资源优势出口越来越明显。 2.中东是世界石油出口量最有潜力的地区石油已成为世界资源贸易的最主要的产品,虽然世界科技发展在石油替代能源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世界经济依然处在石油时代。石油是世界唯一价格上升,贸易量不断增加的资源型产品,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资源和出口的主力。未来世界石油仍将供不应求,中东石油资源优势日益突出,而世界其他产油国生产下降。随着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原苏联的解体,石油产量急剧下降;第二大产油国美国的产量由 1985年的 10.6百万桶/日,下降到 1990年的 9.0百万桶/日,预计 90年代末将减少到 7.0百万桶/日;80年代在墨西哥、北海、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开发的大油田,并未进一步扩大,在某些情况下产量还有所下降。石油产量增加的唯一地区是中东。按 1987年产油量计算,中东石油可采年限为 122年,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的 20年的可采年限。且本地消费少,具有油田规模大、地质条件好、油质好、运输方便、气候条件有利等得天独厚的开采条件。预计中东石油占国际石油消费市场的比例将由 1990年的 27%上升到 2000年的 40%左右。

3.部分发展中国家资源出口地位正在逐步削弱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资源出口是逐步增长的。但资源丰富的东亚太平洋地区和拉美加勒比地区,由于新兴工业国的相继崛起,与本国资源优势相结合的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较快,资源内需逐步扩大,出口地位日渐消弱。东亚太平洋地区 1965—1990年资源出口年增长速度为

4.4.达 7.17%;拉美加勒比地区资源出口年增长速度为0.56%,而进口增长为-0.26%。五、资源型产品出口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和优势

在国际分工中,传统的垂直分工仍在南北之间占主要地位,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仍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即使是出口制成品为主的国家,多半也是出口加工程度较低的中间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大。预期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中制成品的比重将大大上升,但初级产品的比重仍将占到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除少数有可能在新技术革命中迎头赶上,明显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外,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将有所扩大。

开发国内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仍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发达国家不可最终取代的资源优势。在世界资源贸易的市场中,原油、茶叶、咖啡、糖和蜂蜜、有色金属、石油、原木、大米等商品的出口量,发展中国家占有较大的比重。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资源型原材料工业走向夕阳阶段,而将这些产业转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逐渐摆脱以农矿业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开始资源的适度加工,使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向高级化发展。

资源加工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劳动工资比发展中国家高十几倍到几十倍,发展中国家这一优势在被本国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和消耗大等因素减弱之后,仍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单位产品的劳动成本来看,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在有色金属行业要低 50%,在钢铁、橡胶制品行业要低 40%,在食品、饮料、木材、金属与非金属制品行业要低 30%,在烟草和石油提炼行业要低 10%。

六、发展中国家资源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1.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停滞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成因根据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 A·刘易斯对西方与第三世界资源出口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第三世界国家资源产品的出口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当西方工业国的工业增长较快时,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的资源型产品也会较多,两者相关系数为 0.87,即西方工业生产增长 100%,第三世界国家资源型产品出口值增长 87%,而西方工业国工业生产下降时期,第三世界国家资源型产品出口将以更大的幅度下降。每当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发展中国家都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对象,他们竭力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使发展中国家饱受损害。近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持续衰退,对原料需求急剧减少,使发展中国家许多农矿产品继续跌价。1990年 12月到 1991年 12月的一年中,花生、花生油、棉花、铝等价格下跌 20%,咖啡、天然橡胶、铜、铅下跌 10%以上。

2.国际贸易的集团化使得集团内资源的丰度大大提高。集团外国家的资源产品更加难于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尤其是那些与集团内国家相同的资源产品。例如,农产品结构与摩洛哥和突尼斯类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后,由于欧洲对其内部农产品市场的保护,沉重地打击了摩洛哥和突尼斯对欧共体国家蔬菜、

水果和渔业产品的出口,使这些一度畅销欧共体国家的产品很难再进入欧共体内部市场。国际贸易流向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对发展中国家极不利的变化发达国家相互间贸易增长迅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相对缓慢,所占比重日益下降。例如, 1957—1973年,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了 13.5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仅增长了 3.3倍;1990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 80.3%,而发展中国家仅占 19.7%。与这种国际贸易流向和地区分布状况相对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而且劳务贸易、技术贸易等无形贸易发展迅速,引人注目。例如,1958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46%和 50.5%,到 1979年分别变为 37.9%和 60.5%, 80年代末期又进一步变为 21%和 71%。1980—1989年间,有形商品的世界贸易额仅增长了 50%,而同期的技术贸易和劳务贸易却分别增长 79%和 2 倍。国际贸易中的这些变化对于以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地区显然十分不利。


  本文标题:6.3 资源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uice/223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uice/2237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6.3 资源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6.3 资源型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