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科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科学导论 >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宇宙中的行星地球(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宇宙中的行星地球(3)

时间:2010-10-03 16:2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3 地球轨道参数

     

    地球在太阳系内和其他行星共同围绕中心天体旋转,所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严格地说,地球公转环绕的是日地共同质心,这个中心距日心仅450km。对于具有近7×105km半径的太阳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也可以视为地球质心围绕太阳质心的转动。

    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相同,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鸟瞰,均呈反时针方向。

    (1)偏心率

    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二个焦点之一位置。椭圆最长直径(长轴)和最短直径(短轴)之差等于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焦点距),1/2焦点距与半长轴之比,称为偏心率(eccentricity)。地球轨道偏心率约为0.017或1/60,在类地行星中明显小于水星和火星,略大于金星,是一个相当接近正圆的椭圆形(图1-16)。

     

 

    地球在椭圆形轨道上公转,日地距在一年内发生周期性变化,每年1月初离太阳最近(1.741×108km),称为近日点;7月初离太阳最远(1.521×108km),为远日点。据开普勒定律,在单位时间内地球与太阳连线在地球轨道上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大(线速度30.3km/s),远日点时最小(线速度29.8km/s)。

    (2)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并不垂直,其间存在约66°34′交角。在常见的第二赤道坐标系天球模型中,天赤道面处于水平位置,地轴垂直,与地球轨道面重合的黄道面则呈倾斜状态。黄道面与天赤道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图1-17),它的大小等于地轴与地球轨道面夹角的余角,约23°26′(2000年的精确值ε=23°26′21.42″)。黄道和天赤道相交的两个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黄道上距天赤道最远的两个点,就是夏至点和冬至点。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天球上周年运动的同时,还表现为相对于天赤道的上下往复运动,称为太阳回归运动。太阳在天球上所能达到的南、北界线,称为南、北回归线。太阳沿黄道连续二次经过春分点的回归运动周期,就是回归年。

     

 

    太阳相对于天赤道的回归运动,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南北纬23°27′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从而形成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和气候分带现象(详见第六章5.2节)。

    (3)岁差

    上节介绍的黄赤交角天球模型中,如果地轴(赤道面的法线)不改变方向,春分点位置不变,回归年与恒星年应当相等。中外古代天文学家通过对大量星体位置艰苦卓绝的肉眼观察,已经发现春分点沿黄道存在由西向东逐年缓慢后退现象,我国古代将这种“岁岁有差”的现象称为岁差(precession)。

    岁差现象的根源是地轴发生进动。物理学中,将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环绕另一个轴作圆锥形运动,称为进动。玩具陀螺的旋转就是生动的实例。地轴的进动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非理想球体(赤道部分稍隆起)的摄引有关。其结果引起地轴绕黄轴(地球轨道面法线)作圆锥形运动(图1-18)。

     

 

    在天球上,反映为北天极(地轴指向)以黄极(黄轴指向)为中心,以23°26′为半径的旋转,每年移动50.2786″,最近的一次历时约25000年旋转一圈(岁差周期)。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北极星并非固定不变,一万多年后的北极星将由织女星(天琴座α)来担任(图1-19)。

     

 

    地轴进动也必然影响到赤道面的变动,使天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春分点)在黄道上也以每年50.2786″速度向西移动(交点退行)。因此,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度量的回归年(365.2422平太阳日),比恒星年(365.2564平太阳日)要少0.0142日,即短20min26.9s。
  本文标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宇宙中的行星地球(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211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21194.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宇宙中的行星地球(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宇宙中的行星地球(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