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科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科学导论 >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时间:2010-10-03 06:2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地质灾害

  3.1 滑坡和崩塌

     滑坡 是斜坡上的岩土物质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作整体性下滑的运动,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按其自然类别或其与工程的关系,滑坡可以分为自然边坡,岸坡边坡,矿山边坡和路堑边坡四种。滑坡的孕育和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灾害,滑坡可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的危害;反过来,人类的活动又促成和加剧着滑坡的发生和发展。滑坡发生以后,可以单独成灾而摧毁公路,铁路,村镇,厂房,或堵塞河道,阻断航行。滑坡也可以作为其他灾害的次生灾害而加重灾情。如1933年四川迭溪因一次7.5级地震的诱发,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滑坡。滑坡使岷江西岸的十余个村寨应声而倒,其中有的被整体冲入江中,踪迹皆无。滑坡进入岷江堆积成三座高达100m的天然石坝,将该段岷江完全堵塞成为堰塞湖。最后又因暴雨而水位上涨,石坝溃决,酿成了一场空前的水灾。在这场灾害中,仅死亡人数就达6800多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在多山地区,滑坡发育的数量和滑动的次数都是较多的。如我国山城重庆,据90年代调查资料,就有体积大于500m3的滑坡129处,外加崩塌58处。从1949年以后,就发生过数十次严重的滑坡和崩塌灾害。而另一座山城攀枝花市自建市以来的20年间,就已先后发生了滑坡50多次,损失十分严重。一次滑坡事件虽然往往发生在一瞬间,但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滑坡群,其活动有时可以呈间歇式地延续几十年。如我国宝成铁路的熊家河滑坡,从1955年到1982年,不断地滑动,整治,再滑动,再整治,前后共延续了28年,仅整修工程就耗资820万元。由此不难看出,滑坡灾害是一种危害甚烈的自然灾害类型。

    滑坡的基本结构要素如图13-3所示。

     

 

    上述各要素中,在滑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者,是坡面上存在着易于滑动的物质即滑坡体;其下部出现易于滑动的不连续面即滑动面;以及前沿发育有允许其向前滑动的有效临空面。此外,滑坡的运动是从剪出口部位开始的,滑动初期的有效临空面因此也称作剪出临空面。滑动开始以后,临空面将变形破坏而不复存在。

    目前国内外对滑坡类型的划分方案不下数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滑体的物质组成,滑面形态,滑动速度,力学性质,运动方式,滑体规模和发展阶段等。本书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提出的分类方案(表13-8)。

    滑坡发育的主要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条件,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在不稳定,高差大和陡,倾斜岩层的斜坡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的活动断裂地区,以及岩土体破碎与风化强烈,软硬岩层分层明显,地下水变动幅度较大的地区,都是滑坡发育的有利地区。而表水的冲刷,渗透,浸泡和润滑作用,地震与火山爆发,人工开挖坡脚和在坡面上兴建各种建筑物等,都能促使滑坡失稳滑动。

     崩塌 是指悬崖、峭壁、陡坡和洞顶的岩石或土体,大块向下垮落的现象,崩塌主要有散落、坠落、翻落等形式(见第八章图8-4)。崩塌与滑坡的诱发因素都是重力作用。但二者比较起来,崩塌发育的条件要更加局限一些,只有在大多数的滑坡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还同时具备陡峻的坡度,高倾角的裂隙和较大的地形高差才行。本章1.2节中提到的1933年茂县山崩事件,就是由地震引起的大规模崩塌灾害。

     


  本文标题: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2114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2114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