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新地球观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新地球观 > 地球表面形态(2)

地球表面形态(2)

时间:2011-02-06 22:4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大陆裂谷的典型例子是东非裂谷带(图1.5),它南起赞比西河下游谷地以南,自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开始,向北延伸至马拉维湖,由此分为东、西两支裂谷带。东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东侧,从南向北穿过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中部,大致经图尔卡纳湖向北进入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境内,之后裂谷再次分为两支,东支形成亚丁湾,西支伸向红海,并继续北延至亚喀巴湾、死海和约旦河谷地而告终。西支裂谷带沿维多利亚湖西侧,自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蒙博托湖),再向北逐渐消失。整个裂谷带南北延伸长达6500km,宽度50~60km。裂谷带两侧高原上火山众多,巍然屹立。谷底大大小小的断层湖泊达30多个。湖形狭长,水深崖陡,沿裂谷带延伸线呈串珠状伸展。地质上,东非裂谷带由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垂直断距为1000~2000m,最大可达3000m。裂谷为负布格异常,重力梯度与裂谷边界相一致,幅度约为-50mGal,热流值较高。东非裂谷西支基伍湖的热流值可高达4.4HFU。现代地震也很发育,主要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5~30km。这都表明,东非裂谷是由地壳被拉伸开裂形成的。其他著名裂谷,例如,俄罗斯的贝加尔、德国的莱茵、我国的攀(枝花)西(昌)和汾(河)渭(河)裂谷也都是大陆裂谷,但规模要小得多。也有学者认为美国西部的盆岭省(The Basin and Range Province)也属大陆裂谷,但它是由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地堑谷和山脊,即由地堑与地垒相间排列所形成的盆岭构造。

大陆裂谷按形成方式,可分为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两种(图1.6),主动裂谷是地幔上升的热对流长期作用,使大陆岩石圈减薄、上隆而导致破裂,然后出现坳陷而形成的裂谷,如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被动裂谷则是由于地壳的伸展作用或剪切作用,使岩石圈减薄、破裂而形成的裂谷。

 

裂谷在板块构造学中是大陆崩解、大洋开启的初始阶段,是洋盆的雏形,但并非所有裂谷都能演化成大洋。当裂谷中止开裂,停止发育时, 裂谷就可被各类岩石所充填而失去裂谷的构造形态特征。当裂谷在三联点(三联点可能与热点—地幔柱活动有关)处发育时,可形成三支裂谷(三叉裂谷),每两支裂谷间的夹角均在120°左右,因为这种破裂方式所需应力最小。若三支裂谷进一步张开即可发展成大洋盆地,形成三个板块。但较为常见的是,当其中两支裂谷被继续拉开以至发展成大洋盆地时,第三支裂谷就很难再被继续拉开,而被废弃,成为衰败裂谷(夭折裂谷)。例如,从几内亚湾顶端延入非洲的贝努埃裂谷,是与南大西洋早期扩张有成因联系的裂谷(图1.7)。与它相接的另两支裂谷已扩张演变为邻接的大西洋,它却衰败成了裂谷的夭折支,至今已充填了4000~8000m的白垩纪和新生代陆相碎屑沉积。衰败裂谷之上常有流注于相邻新生洋盆的大河。如果日后南大西洋关闭,转化成褶皱带,则已夭折的贝努埃裂谷便留存于大陆内部。又如埃塞俄比亚裂谷(图1.7),它与红海和亚丁湾构成三叉裂谷交汇于阿法尔,这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演化的大陆裂谷,红海和亚丁湾可能发展成新大洋的一部分,而埃塞俄比亚裂谷的发展则可能与贝努埃裂谷相类似,成为衰败裂谷,并保留于大陆内部。

--------------------------------------------------------------------------------

①   人类的第三环境是大气层,第四环境是太空。
①   海底扇(submarine fan):发育于大陆坡麓,为沉积物覆盖,向海缓倾斜的扇形地。海底扇多分布于海底峡谷前缘,主要由峡谷运来的大量沉积物在峡谷口外堆积而成。海底扇亦称深海扇,旧称海底三角洲。
①   地台(platfrom)又称陆台,是大陆的一部分,具双层结构,上层为沉积盖层,下层为结晶基底,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
②   褶皱带又称造山带(orogen),为经受强烈褶皱及其他变形而形成的规模巨大的线(带)状大地构造单元。它由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活动带演化而成,并相对于稳定的克拉通而存在。
①   地盾(shield):克拉通(craton)中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大面积出露的地区。克拉通是与造山带相对应的地壳稳定地区,是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
①   地堑(graben):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半地堑或箕状构造。与地堑相对应的是地垒(horst)。地垒是两侧被断层围限,中间上升的断块构造。


  本文标题:地球表面形态(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guan/243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guan/2432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新地球观:地球表面形态(4)
欢迎你对地球表面形态(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表面形态(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