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 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

时间:2010-01-29 01:1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大熊猫是世界著名的珍稀孑遗动物,被称为中国动物界的“国宝”。它的身价之所以如此高贵,除了珍贵稀有性以外,给人们带来美感也是其原因之一。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会徽就是一只美丽可爱的熊猫,由此足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1.动物界的活化石
据考古学家和动物学家们从挖掘出来的古化石证明,在几百万年前曾是大熊猫繁衍最盛、家族兴旺的时期,那时它们生活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遍及中国南方各省区,甚至河北省也有它们的足迹。化石发现的最北地点就在北京周口店,说明当时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它们的生存。到第四纪更新世期间(距今约200万年),气候发生了多次激烈的变动,冰川曾数次扩张和退缩。北半球普遍降温,在恶劣气候的威逼下,动物群发生了演变、分化和迁徙。到更新世晚期,大熊猫的分布区也逐渐缩小,种群和数量急剧减少,几乎临近绝灭的边缘。这种分布上的退缩,除了因为气候的剧烈变化外,大熊猫本身食性高度专化、繁殖能力的下降以及抵抗能力不强等内在因素也有着重要关系。
中国川、陕、甘交界的山区,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隔了寒冷气流的南下,所以能保持温暖而潮湿的气候,大熊猫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少数幸存者便得到生存和繁衍。由于大熊猫古老的历史、稀少的种群和重大的科学价值,人们把它列为动物界的活化石之一。为了对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进行保护,中国政府在现今大熊猫还能自然生存的秦岭西部、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一带,建立了9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最早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始于1963年,其余的是在7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的。这些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大熊猫及其他珍稀动物,而且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得到保护。特别是其中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研究大熊猫的中心,并于1980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2.大熊猫繁衍的宝地
卧龙自然保护区建于1975年,面积为200000公顷。这是一个亚热带边缘向西南高山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处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邛崃山的东坡。这里山峰高耸,河谷深切,最低处为海拔1218米,最高峰为海拔6250米,相对高差达1000~4000米,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湿润空气在这里大量聚集,带来充沛的雨量,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因此有“华西雨屏”、“西蜀天漏”之称。终年气候温凉湿润,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草甸及砾石质垫状植物,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带谱。
海拔1500米以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森林类型具有清新而雅致的深绿色外貌。樟科和壳斗科植物占据着森林的优势地位,油樟、山楠、小果润楠、黑壳楠以及细叶青冈、曼椆、青冈栎是这类森林的主要成员,而且大部分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珍贵木材和香料植物大多属于樟科;壳斗科的大部分为淀粉和鞣料植物。林中常有藤本植物攀援缠绕于高大的乔木树上,有一种叫葛藤的藤本植物,具有肥厚的地下块茎,其中含丰富的食用淀粉,可以直接食用;还有一种藤本植物五味子全身是宝,它的果实是治疗肺虚咳喘、泄痢、盗汗的良药,茎、叶和果还可提炼芳香油,藤可代绳索使用。胡颓子、野核桃等灌木都为优良的鞣料植物。
海拔1500~2100米处除有常绿树种外,也有桦树、槭树、榛属的一些种和漆树等落叶树种渗入,共同构成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在这个植被带中还有一种十分珍贵的落叶树珙桐。这是一种中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被列为一级保护植物。林下灌木层发达,它们的主要成员有箭竹、拐棍竹、溲疏、忍冬、山柳。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耐寒的针叶树也有了立足之地,在海拔2100~2600米处,铁杉、冷杉、云杉、华山松、油松等针叶树占据了森林的最高层次,与阔叶树组成针阔混交林。喜生于山地的灌木杜鹃、花楸、荚蒾等与竹类为林下灌木层的主要成分。
  本文标题: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ohuqu/513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ohuqu/513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中国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