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自然地理 >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时间:2020-05-20 06:3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南美洲第二大河

在南美辽阔大地上,不仅有举世闻名的亚马孙河,还有一条叫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的大河,它是南美洲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和长度均居第二位的大河,也是世界十大河流之一。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水系)是以巴拉那河为主干,拉普拉塔河为下游入海水道的一条大河(因拉普拉塔河仅320千米长,也可省略拉普拉塔河简称巴拉那河);源流是长1300千米的格兰德河,源头在巴西高原东南边缘的曼蒂凯拉山脉,大致由东向西流,与北来的巴拉那伊巴河汇合后,正式称巴拉那河;巴拉那河自北向西南流经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沿途纳入铁特河、巴拉那帕内马河、伊瓜苏河、巴拉圭河等支流,在巴拉那城转向东南流,再接纳乌拉圭河,最后通过拉普拉塔河注入大西洋,以源流河格兰德河源头至拉普拉塔河入海口全长5580千米,是南美洲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4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水系庞大,流域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五国,面积323万平方千米,居南美洲各大河第二位,也是世界流域面积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比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稍大一些)。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大部分位于降水充沛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河水主要靠春夏季雨水补给,具有水量大、水位变化小的特点,年径流量近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各河第四位(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长江)。巴拉那在当地印第安语中是“海的亲属”“大水”之意。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横跨巴拉那河的桥

巴拉那河上游段自格兰德河与巴拉那伊巴河汇合处到巴拉圭河口,中游段自巴拉圭河口到阿根廷的巴拉那市,下游段自巴拉那市到拉普拉塔河入海口。巴拉那河上游纳入的支流主要有巴拉那巴伊河、铁特河等,中游大支流是巴拉圭河、伊瓜苏河等,下游大支流是乌拉圭河。铁特河源于巴西东南近海的圣保罗城东面马尔山,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巴西圣保罗州,在格兰德岛一带汇入巴拉那河,全长1130千米。巴拉圭河是巴拉那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巴西西南部,自北向南流经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在阿根廷一个叫科连斯科的小城注入巴拉那河,全长2500千米,巴拉圭河一些河段是巴西与玻利维亚、巴西与巴拉圭、巴拉圭与阿根廷的天然国界;巴拉圭河流域面积广达110万平方千米,占整个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的1/3。巴拉圭河最大支流是源于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的长1100千米的皮科马约河。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水系图

巴拉那河流经地区多为平原,水流平缓,水量又大,不淤不冻,通航条件较好,是南美重要的内河航道;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罗萨里奥港是主要河港。罗萨里奥港坐落在巴拉那河下游,是阿根廷第二大河港;罗萨里奥是阿根廷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处于潘帕斯大草原中心,人口近百万,是阿根廷第二大城市。

伊瓜苏大瀑布

伊瓜苏河发源于巴西东南部近海的马尔山脉西北坡,自东向西流,在巴西的伊瓜苏市注入巴拉那河,全长1320千米,其中一段构成巴西与阿根廷的国界线。伊瓜苏河上有多个大小瀑布,最著名的当属伊瓜苏瀑布。伊瓜苏瀑布坐落在伊瓜苏河口以上23千米处,是一由200多个小瀑布组成的瀑布群,平均高75米、宽4000米呈马蹄形的伊瓜苏大瀑布群(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大瀑布还要大一些,是北美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平均每秒钟都有1800立方米的水落下,雨季时最大流量高达12000立方米每秒,落下的河水溅起的雾水可升到100多米的空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无数光怪陆离的彩虹,景象十分壮观,被认为是世界最宽的瀑布,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瀑布之一。伊瓜苏在当地人语言中是“伟大的水”之意。伊瓜苏大瀑布群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处,约3/4在阿根廷,1/4在巴西境内,两国都设有伊瓜苏国家公园以供游人观赏。1984年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该公园中心是一个半圆形瀑布,高约80米,直径达2700米,处于玄武岩地带,横跨阿根廷与巴西两国边界;瀑布群由许多小瀑布组成,产生了大量水雾,是世界最壮观的瀑布之一;瀑布周围生长着2000多种维管束植物的亚热带雨林,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貘、大水獭、吼猴、虎猫、美洲虎和大鳄鱼的快乐家园。两年后1986年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同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共同分享着世界最大和最壮观的瀑布群之一,整个瀑布群宽约2700米;这里是许多稀有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其中包括大水獭和巨食蚁兽;瀑布产生的雾气滋润着这里的各种植物,使得它们能够茂密地生长。2011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公布了“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名单,伊瓜苏大瀑布榜上有名。游览伊瓜苏大瀑布可先抵达巴西伊瓜苏市或阿根廷伊瓜苏港市,伊瓜苏市是巴西第二大旅游城市(仅次于里约热内卢),20多万人口的小城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离市区不远就是伊瓜苏大瀑布,往北12千米可达伊泰普水电站。伊瓜苏港市与伊瓜苏市相距不到5千米,是阿根廷著名的旅游城市。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伊瓜苏大瀑布

伊泰普水电站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经巴西高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水量大,蕴藏丰富的水能,其水能蕴藏量在8000万千瓦以上,是南美洲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能资源集中在巴西高原西南边缘一带,这里多急流、峡谷,落差大,人烟稀少,适合修建大坝,建设大型水电站十分理想。1969年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内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5国签署了《拉普拉塔河流域条约》,成立了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以协同开发该地区的水力和其它自然资源,促进成员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实现本地区一体化。目前流域内各国已建成伊泰普水电站等40多个大中小型水电站,总年发电量1000亿度以上。格兰德河因距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很近,水能开发较充分,建有装机容量124万千瓦的富尔纳斯水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圣米格尔水电站等8座水电站。伊瓜苏河水能极为丰富,现已建成阿莱亚河口水电站、卡帕内马水电站等。20世纪90年代巴拉圭与阿根廷共同建设了巴拉圭河上的亚西雷塔—阿皮培水电站,装机容量有300万千瓦。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伊泰普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是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奇迹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电站修建期间使用的土石方用卡车装载可绕地球赤道3周,浇筑的混凝土量可再造一个1700万人口的里约热内卢,它耗费的钢材可建280座巴黎埃菲尔铁塔。1991年~2012年间长期位居世界各大水电站榜首,2012年因中国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250万千瓦)投产发电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按单体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计)。伊泰普电站位于巴拉那河塞特凯达斯瀑布(又称瓜伊拉瀑布)以下170千米处一个叫福斯—杜伊瓜苏的小镇(巴西与巴拉圭两国交界处),此处巴拉那河穿越170千米长的峡谷,落差有100多米,水能极为丰富且筑坝条件极好。1975年,巴西与巴拉圭两国开始共同建设伊泰普电站,大坝长7744米(水电站主坝长1500米),为混凝土双支墩空心重力坝,最大坝高196米;巴拉圭一侧10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力通过23万伏高压线路输往300千米以外的亚松森等地,巴西一侧的10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力通过76.5万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输往1200千米以外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伊泰普大坝拦截巴拉那河,形成面积1350平方千米的伊泰普水库(该水库一半多在巴西境内,一小半在巴拉圭境内,从大坝向上游南北延伸180千米,致使塞特凯达斯瀑布淹没不存),水库在正常高水位220米时形成的库容有290亿立方米。水库里有66个小岛,其中巴西一侧有44个小岛;这些小岛多数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水电站于1975年开工建设,历经16年到1991年全部建成。伊泰普水电站在1991年全部建成时的装机容量是1280万千瓦(18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1997年又扩建了2台发电机组,到2001年扩建工程完工总装机容量增至目前的14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近900亿度,可满足巴拉圭全部用电和巴西17%的用电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伊泰普水电站目前年发电量接近三峡水电站,是世界年发电量第二多的水电站,2013年创历史新高达986亿度,2015年发电量892亿度(中国三峡水电站2018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度)。

大查科平原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主要是拉普拉塔平原,它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北临玻利维亚高原,南到巴塔哥尼亚高原,西抵安第斯山脉,东达巴拉那河与大西洋,地跨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四国,东西宽600千米,南北长1400千米,面积1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3个东北平原;可分为北部的大查科平原和南部的潘帕斯平原两部分,大致以萨拉多河为界。萨拉多河是巴拉那河的一支流,源于安第斯山脉东坡,自西向东南在阿根廷的巴拉那市附近注入巴拉那河。

大查科平原约80万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巴拉圭大部分地区和阿根廷北部的查科省、圣菲省、福莫萨省、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等;查科在当地印第安语中是“狩猎地”之意;该平原海拔在100~400米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低;平原上河叉众多,有大片矮树丛、沼泽湿地;两条河流——皮科马约河、贝尔梅霍河(均是巴拉圭河支流)自西向东流过平原。这里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4℃至30℃,夏季最高气温可在45℃以上,是南美夏季最炎热的地区之一。大查科平原降水差异大,西部因处于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多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东部巴拉那河沿岸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大查科平原主要是亚热带丛林、疏林、高草地和沼泽地,常有美洲豹、小猫豹、貘、沼鹿、狐狸、水豚、大犰狳等动物出没。疏林中以破斧树、巴拉圭冬青最常见;破斧树木质坚硬,树干中可提取鞣酸,是优良的木材;巴拉圭冬青别称马黛树,是一种冬青科常绿灌木或乔木,一般树高3-6米,叶片椭圆形,开雪白的小花;很早以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知道将叶子从马黛树上摘下,磨成粉口服,用于治疗腹痛,后来他们试着采下嫰小的叶子晾晒干,用水浸泡饮用,十分提神解渴,此为马黛茶,是南美印第安人的日常饮品,马黛茶在当地语言中是“仙草”、“天赐神茶”,是阿根廷、巴拉圭的“国宝”。 阿根廷是世界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2016年生产了6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巴拉圭是世界第二大马黛茶生产国。 阿根廷人常说: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过阿根廷;阿根廷全国最大的狂欢节就是马黛节,节日期间盛装的阿根廷少男少女在大街上向路人赠送小盒包装的马黛茶,在阿根廷北部马黛茶产区会举行花车游行,评选“马黛公主”。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巴拉圭马黛茶

大查科平原大部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有大片的无人区,平均人口密度不到1人每平方千米,90%的土地没有开发。大查科平原看似自然条件恶劣,却蕴藏着丰富的光热资源,这里地势低平,草场广阔,气候暖热,不见霜冻,有大片的荒地。巴拉圭政府近年来重视大查科平原的开发,修通了从首都亚松森至腹地的全长800千米的9号公路,鼓励农民在公路两旁开垦荒地,种植棉花、大豆、水稻,在一些地势较高爽的地方建养牛场,如今因大查科平原棉花的大量种植而使得巴拉圭成为拉丁美洲第三大棉花生产国。大查科平原南部的阿根廷福莫萨省、查科省等地也开垦了大片荒地,大量种植棉花、向日葵、高粱、马黛茶等,也是阿根廷最大的马黛茶产区。

大查科平原较大城市是亚松森、雷西斯腾西亚等城市。雷西斯腾西亚位于巴拉那河沿岸,是阿根廷查科省首府,大查科平原南部的工商业中心,有人口30多万(2010年)。位于巴拉圭河与皮科马约河交汇处巴拉圭河东岸的亚松森是大查科平原上最大的城市,巴拉圭首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18年)。亚松森始建于1537年,是南美洲历史最悠久的城市(1580年西班牙殖民者才始建布宜诺斯艾利斯城)。1537年西班牙人到达此地时正值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升天节,故把此地叫亚松森,“亚松森”是西班牙语“升天节”之意,1580年后曾一度为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首府,1811年成为独立的巴拉圭共和国首都至今;有纺织、卷烟、面粉、造船、制革、制糖、榨油等工业;是全国公路、铁路枢纽。亚松森有国立亚松森大学、圣母升天公教大学等高校。亚松森城市风景如画,郊区山丘柑橘园遍布,有“森林与水之都”、“桔城”的美称。亚松森在世界的知名度很高,在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中位列第357名。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亚松森旧火车站

拉普拉塔河两岸

拉普拉塔河是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水系的河口段,大致东西流向;由于近代下沉作用,形成巨型三角港,长仅320千米。拉普拉塔河虽很短,却以河面宽阔而著称于世,可谓世界上最宽的河,平均宽50千米,最宽处220千米。16世纪初,有个西班牙探险家驾船来到此处,看到浩渺无边的水面,以为还在海上航行,尝尝看这里的水却是淡的,于是就给它取了一个他自己也大惑不解的名字——淡水海!1526年,西班牙探险家塞巴斯蒂安卡波特率一支远征队来到拉普拉塔河,他看到当地印第安人身上都佩戴很多银质饰物,以为这一带有大量银矿,就把该河叫做“拉普拉塔”,拉普拉塔是西班牙语“白银”之意。

拉普拉塔河接纳的最大支流是乌拉圭河。该河源于巴西南部近海,先自东向西流到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再向南流,最后注入拉普拉塔河,其中很长河段构成巴西与阿根廷、阿根廷与乌拉圭的天然国界,全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36万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1450亿立方米。乌拉圭河的主要支流是内格河,流经乌拉圭中部,是乌拉圭重要的灌溉水源。

拉普拉塔河流经阿根廷与乌拉圭两国之间,构成两国一段天然国界。沿河著名城市有布宜诺斯艾利斯、蒙得维的亚、拉普拉塔市等。

拉普拉塔河北岸是有“南美瑞士”之称的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因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温和的温带气候、安定较富裕的社会而得此名),该国面积17.6万平方千米,人口346万(2016年),人均GDP17278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居拉丁美洲33国首位。乌拉圭是个移民国家,91%的乌拉圭人是来自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乌拉圭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16米。乌拉圭气候温和,冬温夏凉,冬季气温6~14℃,夏季气温17~28℃,年降水量950~1250毫米,有大片肥美的温带草原;农牧业发达,主要生产并出口羊毛、牛羊肉、水产品、稻米等,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蒙得维的亚

蒙得维的亚坐落在拉普拉塔河北岸,与拉普拉塔河南岸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相距190千米。17世纪葡萄牙海员乘船首次驶入拉普拉塔时,大叫“蒙得维的亚”,意思是“我看见了一座山”;后来由这座山——塞诺山为中心发展起来,城市取名蒙得维的亚。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为防止葡萄牙人和英国人的入侵,在此建立炮台要塞,成为西班牙人在南美大陆的重要据点;1830年成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首都至今。蒙得维的亚是乌拉圭最大城市,面积530平方千米,人口138万(2016年),集中了乌拉圭近一半的人口;因地处温带海滨,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花草常青,广种玫瑰,有“玫瑰之城“的美名;是拉美一体化协会、南方共同市场这两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独立广场、普拉多公园、7月18日大道等。普拉多公园是市内最古老公园,种有800多种玫瑰。独立广场坐落在“7月18日大道”的起点,中央矗立着乌拉圭独立之父阿蒂加斯跨着战马,腰挂战刀的铜像。广场附近有乌拉圭政府大厦、索利斯大剧院等。蒙得维的亚城市品牌价值较高,在城市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世界城市500强》榜单中居第315名,在杰克逊维尔、洛桑等名城之前。

拉普拉塔河的南岸是农牧业发达的被称为“世界三大肉粮库”之一的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经济重地,出产全国80%的牛肉、60%的大豆、70%的小麦。拉普拉塔市是拉普拉塔河南岸著名港口城市,其外港为大型人工深水港,是潘帕斯草原农畜产品主要输出港,是阿根廷第二大港口;西北距布宜诺斯艾利斯57千米,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会(阿根廷一级行政区是省),人口60万。

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

坐落在拉普拉塔河南岸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座美丽的世界名城。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是“空气清新的好地方”、“一帆风顺”的意思。1532年,西班牙探险队在此设立一座要塞,用“圣母玛利亚和顺风之城”首次命名该城,1580年西班牙人在此地建起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市,1776年成为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区首府,逐步成为潘帕斯草原出产的牛皮、羊毛、牛肉的出口港和欧洲进口商品的集散地;1880年成为独立的阿根廷共和国首都至今。如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根廷最大城市和南美洲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巴西圣保罗),总面积3885平方千米,人口1995万(2012年);主要工业是汽车制造、炼油、化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金属加工等。布宜诺斯艾利斯有2座国际机场,其中的埃塞萨皮斯塔里尼部长国际机场是阿根廷最大机场,也是世界重要机场之一。布宜诺斯艾利斯港是阿根廷最大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在100万标准箱以上,居世界各港第70位左右。

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是阿根廷文化教育中心,阿根廷的出版中心和南美洲西班牙文书刊的出版中心之一, 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图书之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区350万人口,就有150多个图书馆、近百所美术馆和200多所博物馆;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世界主要图书博览会之一。布宜诺斯艾利斯有40多所大学,其中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是阿根廷最大的综合性国立大学,创建于1821年,杰出校友中有著名的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天主教第266任教皇(拉丁美洲第一位天主教教皇)方济各、193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根廷著名政治家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198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根廷著名人权领袖阿道佛佩雷斯埃斯基维尔等,近年来该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均居前80名,在拉美地区各大学中排名第一。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丽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优美,有“南美巴黎”的美称。每到10月,春光明媚,阿根廷的“国花”——赛波花(赛波树开放的花)开满全城,一片火红,大街旁种着高大的蘑菇状的赛波树(中国也叫木棉树、攀枝花树),这是拉普拉塔地区特有的树种,树干粗大,枝繁叶茂,是阿根廷的“国树”。你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就像到了巴黎、马德里,它给人的深刻印象是欧洲化,全市居民89%是欧洲人后裔(其中以西班牙裔为主),土著印第安人约占7%,黑人占2%,亚裔占2%。城市建筑保留着大量的罗马式、西班牙式、德国式等不同时期的教堂、纪念物、雕塑等。城内最宽阔的大街是“七月九日大街”,宽达140米,双向18车道、3条绿化带,是世界最宽的大道,比巴黎的爱丽舍田园大街还宽,由北向南纵贯全城,是为纪念1816年7月9日阿根廷宣布独立而得名的。著名景点有圣马丁广场、共和国广场及方尖碑、五月广场、玫瑰宫、科隆歌剧院、博卡区与探戈街等。圣马丁广场前身是马尔特广场,独立战争时期圣马丁曾在此训练骑兵,1878年阿根廷为纪念圣马丁将军诞生100周年而将此广场改名;广场中心矗立座南美解放者何塞圣马丁的雕像,由法国雕塑家路易约瑟夫多姆雕塑;根据阿根廷惯例,每当外国元首来访都要到此雕像前敬献花篮。坐落在科连斯特大道和七月九日大道交汇处共和国广场上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是为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立400周年,1936年由建筑师阿尔贝托普雷比斯设计并主持建造,碑身通体灰白色,高67.5米,是全球拥有方尖碑的城市中第二高的方尖碑(仅次于美国华盛顿市的方尖碑),现已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建筑;2018年第三届世界青奥会开幕式就在共和国广场上的方尖碑下举行。1908年落成的科隆大剧院(又称哥伦布剧院)是世界仅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第三大歌剧院,其建筑风格既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风格,又有德国建筑宏伟坚固和法国建筑装饰优美的特点;它的舞台长35米、深34米,是世界最大的歌剧院舞台;歌剧院有七层观众席,2487个座位;剧场装饰华丽,大厅穹顶有阿根廷著名画家索尔迪的51幅绘画作品;大音乐家托斯卡尼尼、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世界著名的乐团都来此出演过。玫瑰宫位于五月广场,是标准的19世纪意大利风格建筑,楼高三层,现是阿根廷总统府。五月广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早的中心地区,建于1580年,当时称“大广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同时诞生,从1810年起成为国家举办所有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广场中心是13米高的金字塔尖型纪念碑,是为纪念在1810年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而建的。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探戈舞曲的诞生地。探戈舞被誉为阿根廷“国粹”。19世纪末期,随着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的扩建,来自世界各地的码头个人、屠宰工人、流浪者、水手在码头上聚会,他们有的哼唱故乡热那亚的小夜曲,有的跳起来自古巴哈瓦那舞曲,配上节奏强烈的黑人舞曲,逐渐形成米隆加舞曲。3到5人组成一小乐队,用小提琴、曼陀玲、长笛、手风琴演奏起来,后衍生为节奏轻快而带几分忧伤的探戈舞曲。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探戈舞曲迅速风靡欧洲,成为上层社会最时髦的交际舞曲,也成了阿根廷的“国乐”。 博卡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个港口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欧洲移民来此定居,尤其以来自热那亚移民最多,该区以探戈、咖啡馆、妓院而闻名,有浓郁的地中海风情。探戈街是博卡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街道,两旁的墙壁上有许多阿根廷艺术家的浮雕作品,是有名的“步行街道博物馆”。

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布宜诺斯艾利斯博卡区探戈舞者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世界一线城市,曾多次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1978年第11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马德普拉塔、门多萨等四个城市举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纪念碑球场是该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闭幕式主会场,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在此夺冠。2018年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该届青奥会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选手参加了24个大项、102个小项的比赛。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品牌价值很高,在城市实验室发布的《1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中列第25位,在拉丁美洲各城市中排名首位,在墨西哥城、圣保罗等名城之前。


  本文标题: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iran/8802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iran/8802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南美洲第二大河--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