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杂谈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地理杂谈 > 无整体不地理

无整体不地理

时间:2014-11-07 22:3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五章呈现出来,而这一考点在历年高考试题均有涉及。但笔者认为这一知识点并不应仅仅局限于这一章节,而应该将其渗透到整个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更为合适。而我始终将“整体性”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无整体,不地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对生活有用、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从本地区的工业分布情况出发,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而理解工业的区位选择应该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这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毫无疑问会使学生认为地理这门课确实有用,能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与问题。并且有的同学在未来当了老板,真的遇到“我的工厂该选址于哪儿”的问题,也不会一片茫然。应该会想起咱地理课学过,那么也就达到了地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性”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助于学生建构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整体性思想的根本是强调地理环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这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联系的、综合的角度去认识地理事物,把各个地理要素置于整个地理问题的学习当中,使其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使各地理要素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线”进而形成“知识网”。这样,地理知识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一汪深似大海的清潭,而是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一个立体的思维系统、充满活力的知识体系。当学生看到一个地理要素时,就会迅速地通过联想,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多要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以“中亚”的学习为例,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出发,逐渐推理出气候特征(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水文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多内流河)、地貌特征(风力作用显著,多戈壁和沙漠)、植被特征(稀少)、土壤特征(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并且发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中亚这一区域的思维框架,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见下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综合性思维成为地理学科最突出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特征之一,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实施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从部分到整体、由个别要素分析到综合要素归纳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分析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为例,应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评价黄河上游、中游、下游个别地理要素特征的优劣以及相互关系,从而找到治理黄河的关键和突破口应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这一关键地理要素的改变,从而带动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变化。整个分析过程体现了整体性的综合思维。通过整体性原理的教学和运用,使他们学会从综合的视角去欣赏和认识周围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学科思想的渗透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触摸学科本质,而且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把握学科的精髓和灵魂,更是提升学科教学水平和改善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它就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标题:无整体不地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tan/615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tan/6155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杂谈:无整体不地理(1)
    欢迎你对无整体不地理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无整体不地理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