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杂谈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地理杂谈 > 冰川学

冰川学

时间:2014-08-01 07:2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学科。自然冰体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盖、海冰、河冰、湖冰、地下冰、季节性结冰以及积雪和运动中的雪等。早期只研究冰川,现已扩展到研究地表一切形态的自然冰体。冰川学按其研究内容,分为物理冰川学、水文气候冰川学和地质地貌冰川学3个分支学科。

①物理冰川学。研究冰的内部结构,力学、热学、电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又称冰川物理学。其中,发展较快的是结构冰学,它研究雪、冰晶体的成长、结构和变化,各种积雪变质和水冻成冰过程,冰的动力变质和热力变质,世界成冰带的划分等。

②水文气候冰川学。 包括冰川水文学 ( 又称冰雪水文学)和冰川气候学。主要研究冰雪与大气圈、水圈的相互作用。包括冰形成、存在和消融的气候条件,冰与大气间的热量和辐射交换,冰川进退与气候变化和海面变化的关系,冰雪的气候作用与消融过程,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冰川洪水、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灾害及其预报。

③地质地貌冰川学。包括冰川地质学和冰川地貌学。研究冰川与地表的相互作用及其地貌过程、冰缘现象、冰川沉积、第四纪及其他地质时代的冰川问题。

20世纪中期以后,许多国家的冰川研究重点从山岳冰川转向对极地冰盖的考察和研究,尤其对南极大陆冰盖(地球上最大的冷源)的研究。

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学科。自然冰体包括山岳冰川、大陆冰盖、海冰。河冰、湖冰、地下水、季节性结冰以及积雪和运动中的雪等。早期只研究冰川,现已扩展到研究地表一切形态的自然冰体。

冰川学发展简史

把冰川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由山岳冰川开始的,经过一段时期后逐渐开展对大陆冰盖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冰川学发展迅速。

冰川学起于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的研究。1772年,博尔迪埃首次描述了冰川冰的塑性。19世纪30年代及其以后,阿加西测量了冰川运动,最早指出山谷冰川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中部,并向源头和末端递减;提出大冰期学说;阐述冰川搬运作用,首先提出终碛、侧碛、中碛等术语,为冰川学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学者发现冰川上存在着运动波的传递现象;利用热钻钻深200米,穿透整个冰川,确定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远大于底部;开始应用摄影测量方法绘制冰川地图和观测冰川变化。研究范围由欧洲扩展到亚洲和美洲等。

1911年,科赫和韦格纳横贯格陵兰大冰盖,研究雪层,测量冰层温度;以后又首次应用地震法测量冰盖厚度,开创了大陆冰盖冰川学的研究。该阶段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研究侧重冰川水文等方向,较重要的有斯韦尔德鲁普的冰川热量平衡的观测研究,芬斯特瓦尔德对冰层块体运动的论述和阿尔曼对冰川的地球物理分类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或多国合作研究大大促进了冰川学的发展。如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有103个站同时进行冰川观测,为全球冰川进退变化、冰川物质平衡等提供了大量可对比的资料。1965~1974年的国际水文十年,1975年开始的国际水文计划,以及国际南极冰川计划等,对冰川水文学、冰川气候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冰川学的研究中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物理冰川学的发展。如研究冰盖深钻孔中的冰岩芯,为恢复古气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发展了同位素冰川学;应用雷达技术测量冰盖厚度;卫星影像对冰雪的监测;遥测技术纪录冰川范围和时间等。

中国冰川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4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及其以后组建的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各有关单位,对西部高山区的现代冰川和某些第四纪冰川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初步查明了中国冰川的分布及其规律和对河流的作用;提出了中国山岳冰川的分类;进行了冰川变化、雪崩、风吹雪、冰川泥石流等研究;解决了高山区公路建设中若干困难问题有些成果,如珠穆朗玛峰冰川地图、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进退预报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子。
  本文标题:冰川学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tan/137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tan/137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杂谈:冰川学(1)
欢迎你对冰川学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冰川学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