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设计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三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三

时间:2014-02-28 13:0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部分课标分析:
课标的对象是地貌,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和成因。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是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层是通过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进行说明。
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把山岳这部分作为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案例插入到这个课时中。不打算对山岳的形成独立地、详细地解释,而主要通过图片和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山岳的成因及其特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2.了解地质作用的种类。
3.让学生明白海陆、高山、裂谷的分布和变化。
4.学生能辨认各种地质构造,并能分析其成因。
5.结合地质作用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生产的案例。
教材分析:
1.教材在解释内力作用时,并未引入板块构造的学说,而是在介绍褶皱时才提到,为了更好、更明了地解释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我在此课补充板块构造学说。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我将加入比较多的图片说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教材中关于山岳部分比较详细,我在教学安排时,只要求学生根据地质作用的知识解释山岳的成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用图片较直观地展示地表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实验法──学生通过书等工具,重现地壳运动的过程及特点。
模拟情景──带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探讨地表各种山岳的成因。
讨论法──解决实际的一些问题,例如褶皱对生产和采矿的影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
地质作用及分类 图片展示5大基本地形 了解地质作用是各种地表形态的塑造力量
内力作用的表现类型 图片(火山、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展示+学生讨论 得出2种主要的内力作用(老师补充变质作用),介绍火山的特点
地壳运动特点 实验法海绵模拟地壳受力的方向 得出地壳运动的分类,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问——地壳运动的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 同学们演示板块间受挤、拉伸等情况)、多媒体介绍 板块运动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造成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受挤压——高山、海沟,张裂——裂谷、海洋)
褶皱山、断块山 情景创设——小明进行野外观察时所拍到的各种图片进行分析 褶皱、断层的成因、特点
褶皱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情景创设——地质勘察队要解决建地下隧道、找地下水、石油等问题 了解背斜与向斜的特点
褶皱的逆地形 小明和ROSE关于一张图片的争论 逆地形的成因,引入下节——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本文标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三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3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32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三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三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