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设计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二(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二(2)

时间:2014-02-28 13:0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4.图4.3~图4.6的设计意图。在外力作用部分,教材通过文字分别介绍了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于它们形成的不同的地貌形态,不能给予直观的表达。为此,教材用四幅照片,分别将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展现出来。海蚀陡崖和冰斗等是典型的侵蚀地貌,体现了流水和冰川的侵蚀作用;沙滩和蛇形丘是典型的堆积地貌,体现了流水和风力的堆积作用。教材中的这几幅图只是举例,学生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地貌形态,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并初步尝试分析其成因。

5.对“地壳物质循环”的内容要求。这段内容更多地承载着科学观的教育。通过“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图4.8“地壳物质循环简图”表达了这段内容的核心思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懂这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以及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和未风化的岩浆岩,在地壳一定深度,经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地壳深处发生重融再生作用,被高温熔化,形成新的岩浆。还需要说明一点,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隆起)和下降(凹陷),另一个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否则循环将难以进行。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直接结合身边的微地貌景观,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表形态,然后,用设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如: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2.从初中学习的海陆变迁知识导入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然后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新课】

1.对于内力作用部分,教师可以从力量来源、表现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对于第一段,教师需要重点讲清楚什么是内力作用、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和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对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特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材在这部分内容之后设了一个案例,即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对于这个案例,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佐证材料穿插在讲课过程中,也可以将其作为阅读材料处理。当然,教师也可以用其他合适的案例替换本案例。

教材的第三段重点介绍了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在进入这部分的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过渡介绍,即说明在内力作用的三种形式中,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也是教师讲课的重点。对于地壳运动部分的介绍,建议教师借助教具和案例,从运动特点、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三方面介绍,以避免内容过于抽象。
  本文标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二(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sheji/563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sheji/5631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二(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二(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