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新课改100问(81-100问)(3)

新课改100问(81-100问)(3)

时间:2010-01-28 23:4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85、教材与学科的是什么关系?

    学科是随着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分化而出现的。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选取不同的角度对事物加以分析,力图使所得到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便形成了今天的学科分类体系。学科是指某一特定的科学研究领域,它反映公认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并反映本学科最新成果。从教育的角度讲,教育领域中的学科是使儿童以人类文化遗产为线索展开对话,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进而谋求人的整体发展的教育内容。

    在“课程是知识”的影响下,教材成为学科知识和载体。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中的内容必须是定论或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讨论的余地。随着“课程是经验”的观念的确立,课程与教材打破了学科知识的樊篱。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建筑的范例,是引进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教材应该基于学科,同时又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

     86、新中国教材改革经历了哪些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学习苏联模式,由国家编写统一的教材供全国所有学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是专门研制、编写全国统一教材的专业队伍,人教社自1950年建社到1988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历次课程(教学)计划,受教育部委托,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编订了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编写、出版了7套面向全国中小学的各科教材。人教社为新中国建设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这些教材存在严重不足,特别是无法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教材的缺点表现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忽视儿童的学习与心理规律;重视各门学科的学术性的经典内容,忽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反映科学技术的新成果;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在课程实施方面,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占了绝大多数,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束缚。

    1986年以后,国家倡导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人教社积极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从1988年起开始研究编写与义务教育教学(课程)计划相配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制”和“五四制”两套新教材,作为国家规划的多样化的义务教育教材的两个系列。

    这两套义务教育教材在总结建国以来各套全国通用教材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现代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及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借鉴引进各地学科教学法改革探索的成熟经验,比原来的教材有了多方面的改进和突破。表现在:

    1)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教材的难度与分量有所降低;

    2)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较好地处理了现代化与基础性的关系,既反映了本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又保证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内容更注意与社会、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3)教材具有一定弹性,教材内容分必学和选学,以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职业技术教育和地方乡土教育留有10%~25%的课时,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

    4)充分注意到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研究,体现教材的教学法功能,不仅便于教师教还使学生乐学、易学,如设计各种小栏目,增加精美的插图等;

    5)强调教材的整体化设计,一方面注意各学科教材纵向与横向间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开发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学生自读课本、教学挂图、音像制品等系列化教材。

    1995年,人教社又开始全面投入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面向21世纪的普通高中新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是人教版第9套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2)重视整套教材整体性,综合发挥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
3)重视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体系;
4)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5)重视教材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6)重视因材施教,使教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7)教材编写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体现革新精神。
  本文标题:新课改100问(81-100问)(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4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41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新课改100问(81-100问)(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新课改100问(81-100问)(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