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14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14

时间:2016-10-26 19:1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选择题
(2015·东北三校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左图)和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右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显示出(  )
A.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陡
B.甲地位于乙地的下游
C.整条河流冬季有凌汛
D.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解析] 由颗粒直径乙处大于甲处可知,河流从乙流向甲;b处为凹岸,受侵蚀,坡度陡;图示河流无法判断南、北半球;山地处等温线向低纬凸起,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答案] B
2.近年来,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颗粒物直径减小说明水土流失减弱或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减弱;耕地面积扩大或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都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 B
(2015·福州期末)广西漓江一般水深2~3米,鱼类丰富,但漓江中游有一处水湾,是漓江最深的地方,水中常年看不见鱼虾踪影,被当地渔民称为“死水湾”。经探究发现,“死水湾”水底有暗河出口,水深15米以下鱼类丰富。下图为“死水湾”所在河段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死水湾”最有可能位于图中河流的(  )
A.a处西侧 B.b处东侧
C.c处南侧 D.d处西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对河流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流水对两岸的作用形式明显不同,表现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b处弯曲度最大,b处东侧为凹岸,所以东侧流水的侵蚀作用最显著,再加上当地石灰岩分布广泛,所以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地下暗河。所以“死水湾”最可能位于b处东侧。
[答案] B
4.“死水湾”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堆积作用
C.河流搬运作用        D.河流侵蚀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湾和地下暗河的成因。流水的侵蚀作用导致河流发生弯曲,形成河湾。漓江流经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导致“死水湾”下面有暗河形成。
[答案] D
5.“死水湾”表层与底层鱼群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表层过度捕捞       B.河水表层受到污染
C.暗河带来丰富饵料        D.河底氧气较为充足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死水湾”表层几乎无鱼,水底有暗河出口,水深15米以下鱼类丰富,据此可推测水深15米以下饵料丰富。这些饵料是地下暗河带来的。
[答案] C
(2015·邢台摸底)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由图可知(  )
A.图中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与剖面图的判读。由图可知,该地貌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地貌;从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的颗粒越来越小;扇缘带地下水埋藏较浅;扇形地下部为沙土,且水源丰富,排水条件良好,利于农耕。
[答案] C
7.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河流出山口处       B.大河的中下游
C.盆地中心        D.河流入海口处
[解析] 冲积扇地貌形成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因为河道迅速变宽,且地势较平坦,流水中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堆积形成冲积扇。
[答案] A
(2015·湖南宁乡四校联考)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
B.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
C.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
D.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根据文字材料“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说明在水体最薄部位,碳酸钙沉积最快。图中四点中,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流到达后,迅速向B处流淌,不会在此处汇集,所以该处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9.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 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 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 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及河流作用的判读。根据文字材料,剖面中黄白相间的纹理,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由此可以推断当纹理是白色时,说明当时流水中含沙量小;黄色时,说明含沙量大,故④正确;所以该区域降水不均匀,故①正确;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含沙量大,雨季长,故⑤正确。故选B。
[答案] B
(2015·湖南湘潭、浏阳、宁乡一中联考)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词语叫“屌丝逆袭”,而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河流的逆袭”。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他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下面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袭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侵蚀作用的判读。课本中未介绍河流袭夺发生的原理,需读图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袭夺与流量大小关系不大,主要是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①错,②对。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与河道的弯曲、平直关系不大,③错,④对。所以D对。
[答案] D
11.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是沼泽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本题考查地貌的判读。据(2)图可知,袭夺后,甲、乙、丁处河流通畅,有发育较好的河谷实现水体通畅,不会形成湖泊。丙处河道不能与大河相通,水不能外流,易形成湖泊或沼泽,C对。
[答案] C
下图为欧洲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地(  )
A.以侵蚀作用为主        B.可发展为大城市
C.农作物一年三熟        D.易遭受洪涝灾害
[解析] 由图可知,甲位于河流沉积形成的平原地区,该处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平坦,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该地受地形的制约,不易发展为大城市;该地位于欧洲中纬度,热量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的需要。
[答案] D
13.该流域内(  )
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
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
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左岸
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解析] 乙位于山区,甲乙之间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水运的发展;乙位于山区,公路应沿等高线分布,以减小坡度;河流的左岸(凸岸)沉积作用明显,不利于建渡口;丁处坡度过大,不宜修梯田。
[答案] B
二、综合题
14.(2015·山东曲师附中质检)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受张力岩石破碎,受流水侵蚀严重,因而河谷深邃。第(2)题,该段河流弯曲,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变浅,为防止洪水人们加高堤坝,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第(3)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F岸泥沙不断堆积,因而向该岸偏移。
[答案] (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
(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
(3)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或答左(F)岸堆积)。
15.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
  甲图M—N河段 乙图A—B河段
流经主要
地形类型
   
判断理由    
 
(2)G、H两河在河口处分别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如图所示),试分析G河河口没有形成与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答案] (1)
  甲图M—N河段 乙图A—B河段
流经主要
地形类型
盆地 平原
判断理由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较高;从等高线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形区为盆地 从等高线分布看,该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200米以下的开阔地形区,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
 
(2)原因:从流经位置特点看,G河中上游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三角洲地貌。

  本文标题: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1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07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07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1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跟踪训练及地理解析1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