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家教小故事
当前位置: > 小故事 > 家教小故事 > 浅淡用中庸部分思想培养和教育孩子(2)

浅淡用中庸部分思想培养和教育孩子(2)

时间:2014-02-22 10:1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坚持用“中和、忠恕”高标准来教育,为孩子成长奠定良好人格秉性。《中庸》首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孩子教育最难的就是情绪控制,一味的让孩子抑制情绪就会变得忧郁,一味的让孩子任其自然就会变得叛逆,孩子叛逆很容易影响家长的心态,家长培养孩子时,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能做到感情的发生都能合乎“和”,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养成稳重大器的成熟性格,才能为以后成大事奠定基础。在《中庸》第十三章云: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论语·里仁》也记载孔子告诫曾子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孩子从小就能以“反求诸己”之心反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后无论孩子自己,或者领导一个团队都将游刃有余,有大将风范。

第四,坚持“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循序渐进的打好孩子人生的基础。在《中庸》第十四章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意思。万事总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序渐进的道理。由此看来,儒学并不是绝对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换言之,儒学所强调的,是从内功练起,点滴做起,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这其实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努力让孩子做到真诚,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教育孩子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即使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三、几点体会

当前时代社会问题极其繁杂,许多问题归根到底也不全是教育的问题,也可能是方法问题,结合自身学习和实际工作,谈几点体会如下。

一、接受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我们只有接受,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浅淡用中庸部分思想培养和教育孩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浅淡用中庸部分思想培养和教育孩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