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全国医学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全国医学地理学 >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

时间:2011-01-20 21:1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简写为End.G.)是一种世界性的地方病,当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中患甲状腺肿大症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该地区居民所患的这种疾病就叫做地方性甲状腺肿。确定地方性甲状腺肿,世界各国并无统一标准,中国1978年《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工作标准》(试行)规定:一个乡的居民中甲状腺肿患病率(指可见性甲状腺肿)大于3%,或7~14岁中小学生的甲状腺肿肿大率大于20%,就可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庄子》书上就有关于“瘿病”的记载,晋代葛洪(公元281年)首先用海藻酒治疗瘿病。公元5世纪欧洲开始用海绵灰治疗甲状腺肿。虽然历史上人们早就证明了碘的作用,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碘元素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直到1811年考托斯用海草灰处理硝酸钙产生硝酸钾的过程中发现了碘元素,促使人们才认识到,海生植物治疗甲状腺肿是碘的作用。1820年化学家杜麦斯和内科医生科因特合作研究了碘治疗甲状腺肿,并认真总结了经验。1830年泊里伏斯脱对饮水中的碘和甲状腺肿之间的关系作了描述。1931年法国一位医师Boussingauit首先建议应用食盐加碘防治地方甲状腺肿。1850~1854年恰丁通过测定法国的空气、水及土壤的含碘量,第一次提出了本病的发生与摄取的碘不足有关。1895年波曼证明了甲状腺中碘含量特别丰富,奠定了碘防治甲状腺肿的理论基础。1840年瑞士开始用碘盐防治地方甲状腺肿,1929年并以法律规定采用碘盐防治,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立法用碘盐防治地方甲状腺肿。1957年麦考赖采用肌注碘油防治地甲病获得成功。1969年华尔夫等分析了154名碘致甲状腺肿病例,大部分属于弥漫型,40%甲状腺功能正常。我国也有人报道过因碘制剂防治甲状腺肿过程中而产生的碘致甲状腺肿的病例。自1964年以来在日本及我国先后发现地方性的碘致甲状腺肿。

人体碘的来源:人体摄入的碘主要来自食物,包括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约占摄入碘量的80~90%,由饮水摄入的碘约占摄入量的10~20%,但因地区性,土壤类型,地质年代的变化及施用肥料的种类不同,食物中含碘量有很大变化。同时我们还可看到,植物中的碘来自水,水中的碘又来自所流径的岩石和土壤中的水溶性碘,动物食品的碘又主要来自水和植物。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每日可摄取碘100~300μg。不同的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别。关于碘的适宜需要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1937年S.G.M提出成人每天需要44~160μg碘。Wood1970年提出为139~199μg。1974年美国国家研究院、科学院和粮食营养局推荐的标准是:0~6个月小儿每日35μg;6~12个月,45μg;1~10岁,60~110μg;11岁以上为100~115μg;怀孕和哺乳妇女,每日125~150μg。在标准食谱中,碘的标准是140μg。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碘的适宜量为200μg,超剂量对人体不利。197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的安全范围为50~1000μg/d。大量调查证明,当碘的摄入量低于40μg/d,甲状腺肿流行严重,甲状腺中含碘量低。当碘的摄入量达每日 100μg,甲状腺肿大率在10%以下,甲状腺内含碘量也达正常值,碘的摄入量在100~500μg/d,甲状腺肿发病率并不继续下降。中国的于志恒氏提出碘的安全范围为50~900μg/d,每日每人适宜量为150μg。根据山东省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认为每人每日摄入的碘量低于50μg易发生缺碘地方甲状腺肿,而高于500μg的碘易发生高碘地方甲状腺肿,摄入的碘量在60~250μg/d,较为适宜。

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同时它还作为一个药理学因子影响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的若干中间环节。因此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是具有双重意义的。碘以碘化物(I-)的形式在消化道内由门静脉吸收后,分布于细胞外液的血浆中(一般浓度为0·5μg%)。首先甲状腺滤泡的上皮细胞从血液中有效地浓集碘,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能量的过程,而过氯酸盐(ClO-4),硫氰化合物(SCN-)则抑制此过程,同时血浆中碘化物的浓度也可以影响此过程。甲状腺激素(T3T4)的分泌,是由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微绒毛吞饮含有甲状腺球蛋白的胶质,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使碘化酪氨酸释放到细胞质中,其中T3T4由较血浆中高100倍的浓度,弥散到血液中,再参与循环。TSH促进此过程,高碘可能抑制此过程。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T4结合的为99.95%,游离的仅有0.05%,为1·8~3·3×10-9g;T3结合的为99.70%,游离的仅为O.3%,约为0.6×1O-9g。甲状腺激素与球蛋白,前清蛋白和清蛋白结合。血液中结合与游离的T3T4随机体的生理变化而保持着动态平衡,游离的T3T4虽然数量少,但也主要是作用于组织细胞,并在体内进一步代谢或排出,同时又可反馈性的调节垂体或丘脑下部的机能。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此外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文标题:地方性甲状腺肿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yi/237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yi/23706.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全国医学地理学:地方性甲状腺肿(1)
欢迎你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