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遥感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遥感概论 > 地貌判读(2)

地貌判读(2)

时间:2013-06-24 13: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展现出冲洪积扇的全貌,可对冲洪积扇的物质构成及其分带,水系变化,以
及形成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读。例如,冲洪积扇扇顶地段多由沙砾物
质组成,植被不发育,一般呈浅色调,而中、下段物质构成逐渐变细,多为
粉沙或粘土,并广布耕地,植被发育,色调较深。尤为明显的是扇前(缘)
的潜水溢出带,由于地下水位移近地表或地下水溢出,构成一呈弧线形的外
缘线,洪积扇可以此线为界圈画出来。在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山前地段,常可
见新、老冲洪积扇呈串珠状或叠瓦状展布,并伴有水系的改道形迹等现象,
据此可对冲洪积扇的演化及本地区新构造运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三)河口三角洲的判读

应用卫星图像对河口三角洲的判读常可获得好的效果,例如,可对三角
洲河床的分布作全面的判读了解;利用不同波段和不同时相的图像,对河口
的沉积,以及三角洲的增长变化作出分析。图 6-7就是对黄河河口三角洲泥
沙扩散及其变化的判读图,从图上可见,渤海西部岸线河口两侧呈一弧线,
逐渐向外扩展,黄河三角洲在不断增长中。

(四)古河道判读

利用卫星图像判读古河道可首先从图像色调入手。由于古河道与其周围
存在水、土条件的差异,如土壤湿度大,以及植被较发育的特点,在陆地卫
星.. TM 4近红外波段图像上,色调一般与其周围背景存在差异。这样,沿此色

调差异追索,可发现一隐约的且有一定走向的宽带状河道图像,往往就是古
河道所在。图.. 6-9是天津市南郊海河古河道的判读图,基本就是按此方法判
读,并得到地面验证。亦可利用假彩色合成图像一起判读,效果更好。古河
道在假彩色合成图像上一般呈具有一定走向的宽带状,色调偏红色(古河道
上植被发育),或深蓝色(湿度大,无植被),而与其周围地物形成色彩色
调差异。

另外,判读时可从图像上提取出一些与古河道密切相关的地物,如牛轭
湖、天然堤、废弃的河道汊等,配合确定古河道的位置和分布。如图.. 6-10
所示,点线连成的河道即为判读出的古河道。

三、风成地貌判读

应用卫星图像判读和研究风成地貌,尤其是对于一般人难以到达的沙漠
腹地,荒漠地区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优越性。

应用卫星图像判读和研究风成地貌,尤其是对于一般人难以到达的沙漠
腹地,荒漠地区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优越性。

在卫星图像上,根据色调和图形结构的不同,可区分出荒漠的类型;根
据沙丘的组合形态和分布规律,可判读出沙丘的类型。如沙丘链呈波纹状,
沙垅呈条纹状等。根据沙丘链波形的展布,可确定当地盛行风向;利用不同
时期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研究沙漠进退动态变化。在标准假彩色图
像上,沙漠中的绿洲呈鲜红色的点状或斑块状,与周围呈浅黄色的沙漠有明
显的差异。

四、黄土地貌判读

黄土是一种浅色调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在各波段卫星图像上一般呈均
匀的浅色调。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受冲蚀等特点,地面被沟谷纵横分
割,形成密集而坡陡的沟谷,在卫星图像上形成独特的密集型树枝状的图形
标志。这种图形是判读黄土地貌特有的标志。

黄土塬是地势较高的宽广平坦的黄土堆积面,色调较浅。黄土塬边缘不
断受沟谷切割,使塬面变窄,形成不规则的形状。主沟较稀疏,支流短细而
密集。梁状黄土丘陵区,支沟发育明显。梁峁状黄土丘陵,冲沟较杂乱。在
陕西保德幅、绥德幅卫星图像或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可看到各种类型的
黄土地貌的图像特征。

五、喀斯特地貌判读

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岩分布地区一种典型地貌类型。喀斯特的发育受到
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的控制,形成峰林、峰丛、溶蚀洼地等不同的
  本文标题:地貌判读(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ogan/1108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ogan/1108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遥感概论:地貌判读(2)
欢迎你对地貌判读(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貌判读(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