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遥感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遥感概论 > 地貌判读

地貌判读

时间:2013-06-24 13: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三节 地貌判读
利用航空像片进行地貌判读常能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进行立体观察,能获得形象逼真的地貌模型,对地貌研究很有帮助。用航空像片进行地貌判读,不仅能减少野外工作量,而且能提高地貌调查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地貌判读的任务主要是对地貌进行分类;识别各种地貌形态要素及其分布;研究现代地貌形成的地质地理因素等。
地貌判读主要运用图形、色调和阴影等判读标志。地貌影像的图形包括
平面轮廓及图案以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色调和阴影则可以帮助观察分析
各种地貌形态,获得地貌的侧面影像及其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应特别注意
水系在地貌判读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水系往往与不同的地质构造、岩
石类型、地貌类型有关,可以为地貌判读提供依据,所以水系判读是研究地
貌及其分析形成因素的一个重要基础。
地貌判读应首先从地貌形态判读入手,了解和掌握了地区的地形概貌
后,再进行各种地貌类型的判读和分析。
一、地形形态判读
陆地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主要类型。
山地,地势起伏明显,相对高度较大的地貌。因此,在阳光照射下,向
阳坡受光较强,亮度(系数)值高,色调浅;阴坡亮度值小,色调较深。因
此,山地影像的色调很不均匀,如图4-4(a)。从形态上看,高山海拔高,
通常具有尖顶山峰,及狭窄的锯齿状山脊,地形切割较剧烈,色调差异大,
故影像常伴有大片的阴影,有时山顶上有白色的常年积雪等。中山相对高差
不如高山,切割得较破碎,阴影斑块较小,谷地较宽,且有耕地和居民地分
布。低山丘陵相对高度较小,山坡较缓,影像色调差异变化趋缓。有时,可
形成单个孤立或零散分布的山丘,一般有较多耕地和居民地分布其间,如图
4-4(b)。
山顶形状和山坡陡缓主要根据色调变化来判读,如山顶向阳面一般呈三
角形,突出在阴影之中,三角形的顶点即为山顶。如山顶色调变化较舒缓或
不明显,则表示受光面呈浑圆或平缓的山顶。两斜坡色调深浅交界线就是山
脊。山脊阴坡的色调也有深浅之分,色调浅且均匀表示坡缓,色调深或有阴
影者表示山坡陡峻。两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为山谷。像片上可清楚地分出狭
谷和宽谷。狭谷两侧坡度较陡峻,其底部常被阴影遮盖,影像色调多为深色;
宽谷底部较平坦,常有农田和居民地分布。
盆地,盆地的影像特征是四周被山地、高原或丘陵所围,中间则呈低平
的盆状地形。
平原,平原影像的主要特征是地面平坦,色调均匀,多分布有耕地农田、
居民地和道路等。有时,平原局部影像的色调变化也很大,如作物覆盖时或
土壤湿度差异较大时,色调就变的较深且不均匀,如图4-4(c)。
高原是顶面比较平坦的宽阔高地。一般影像色调较浅,且较均匀。高原
被沟谷切割的部分影像色调有深有浅(沟谷分布走向不同所致),阴影呈带
状。特别是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这种影像特征更为典型。
以上这些地貌形态规模较大,分布范围广,一般用小比例尺航空像片,或在像片略图上即可进行判读。
二、流水地貌判读
地表流水是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之一,由于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
积,使地面上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沟谷等流水地貌。流水地貌分布广,其影
像特征随着气候条件、地质环境、地势高低、植被类型以及人类活动的特点
而有所不同。因此,应结合各种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具体判读和分析。
在航空像片上主要流水地貌的判读有以下要素。
(一)沟谷
沟谷的判读,一般从沟谷的形态入手。从谷坡形态、沟谷横剖面形态、
纵向切割变化以及结合影像色调、阴影等判读标志,逐步地展开。
沟谷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岩性,例如在坚硬的粗粒透水岩石地区往往发育
着谷坡陡、谷底较窄的V 形谷。在粘土类岩石地区,谷坡则较缓,谷底宽平,
  本文标题:地貌判读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ogan/110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ogan/11099.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遥感概论:地貌判读(2)
欢迎你对地貌判读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貌判读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