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欧洲-英国(3)

欧洲-英国(3)

时间:2011-02-08 21:3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虽然,英国钢铁工业在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由于上述原因生产有一定发展,但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石油危机的冲击,使英国钢铁工业生产急剧下降。1970年钢产量尚为 2 830万吨,1980年更下降到 1140万吨,1990年回升到1650万吨。

(四)机械制造业是英国的主导工业部门,占工业总产值的3%,产品出口值约占全国出口值的一半。英国机械制造工业部门较齐全,其中以汽车、拖拉机、飞机和电子设备所占地位最为突出,以航空发动机、某些电机、电子工业产品、运输机械和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为最高。造船业是英国最老的工业部门之一,它曾生产过世界1/2以上的船舶,但目前已日趋衰落,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

英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分布甚为普遍。战后英国许多老工业区陷于萧条,英国为振兴萧条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多方鼓励在中小城市发展轻工业、轻型机械制造和电子工业等,因此,全国各城市几乎都有了机械制造业。西密德兰和大伦敦是最大的机械制造业中心,部门多样,其中以汽车、飞机制造最为突出。英格兰东北部和威尔士以重型机械工业为主。英格兰东北部、苏格兰低地西部和北爱尔兰为最大的造船中心。苏格兰中部低地是最大的电子工业区。

(五)化学工业是英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在50年代初,它以煤和岩盐等原料为基础,60年代以后则转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重点发展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增长最快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大部供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1/10以上。由于北海油田的开发,使英国石油化学工业受到很大刺激,发展十分迅速。石油化学工业多分布在沿海的石油加工中心,如苏格兰东北部的威尔斯岛就新建了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原料来自北海油田。默齐河口以南出产岩盐,是英国最老的基本化学工业中心。密德兰煤产区也发展有煤炭化工。

(六)纺织工业是英国最古老的工业部门。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其产值、从业人数、出口值等均在国内各工业部门中以及在世界纺织工业生产与出口中占居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因其他国家的竞争,英国的纺织业日趋衰落。由于纺织技术比国外相对落后,设备陈旧,棉花又全赖进口,成本很高,特别是受到化纤工业的竞争,因而棉纺织工业产品产量下降。毛纺织品因其质量高,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人造纤维业虽然战后发展较快,但60年代中期以后速度也大大减缓。主要棉纺织工业区依然是兰开厦,约克厦为主要毛纺工业区,过去主要利用本国原料,现在则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羊毛。

农业影响英国农业发展的社会、自然因素主要有三个:(一)由于英国资产阶级在取得工业垄断和大量殖民地以后,执行牺牲农业、片面发展工业的政策,以压低工资,保证高额工业利润。(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像法国那样彻底,保留了国王、贵族和地主,使之与资产阶级逐步融合起来。现在,英国许多土地仍主要属于大地主(土地资本家)所有。地主本人常不经营农业,而将土地出租,土地是地主们社会地位的标志和收入来源,又是他们享乐的手段。他们征收高额地租,把大量土地辟为花园或供娱乐的狩猎场、赛马场,甚至任其荒芜,以维持地租水平。在英国,经营农业的多半是租种土地、雇佣工人的农业资本家。资本家为了减轻地租负担,尽量在小块租地上经营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集约养畜业和园艺等。(三)英国境内大部分地区湿润多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适于牧草生长,而谷物则易受涝灾。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英国不适于生产棉花等经济作物和热带农产品,大部分地区谷物生产不如发展畜牧业的收入来得稳定。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战前英国约有70%的粮食和农产品依赖进口,每年要进口粮食1000万吨左右。战时英国所受到的海运封锁,严重威胁到它的生存。战后英国政府吸取这一教训,注意发展农业。从1947年起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令,规定对小麦、牛奶、鸡蛋、肉类等12种主要农畜产品实行保证价格制度,对农业技术改造给予补助或奖励,并通过银行贷款支持农业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因而,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全部农畜产品的自给率从战前的30%,提高到目前的67%。但是,英国目前仍是世界上主要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在英国农业中,种植业不占主要地位(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且产品大半是供应畜牧业的。集约的养畜业是农业中的主要部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近70%,主要生产鲜奶、蛋类和肉类。水果、蔬菜等园艺业占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英格兰东部地势平坦,降水较少,夏季气温较高,是全国最重要的耕地区。这里耕地面积可占土地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生产小麦、大麦、甜菜和园艺作物,奶牛、肉用羊、猪和家禽的饲养业很发达。西部和北部则以畜牧业为主,低地多养奶牛,较高的丘陵山地多放养牛羊,而粮食作物以耐寒的大麦和燕麦为主。

地域差异和主要城市  英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别不大,但由于政治历史、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不同,形成了在工业化水平、专门化方向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区域。

产业革命以前,最发达的地区是英格兰东部、西南部和约克厦。这些地区距欧洲大陆近,人口稠密,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并拥有丰富的森林和铁矿,可用来发展早期的木炭冶金业。18世纪中叶以后,大工业首先向兰开厦和约克厦集中。那里山区河流众多,可以水车为主要动力(后由水力过渡到蒸汽力),加上当地的煤和羊毛,又有从美洲运来的棉花,逐渐发展为纺织工业区。1860年焦煤冶金发明之后,许多产煤区形成为工业区。随着这些新工业区的兴起,英格兰西南部和东部的手工业趋于破产,人口减少,逐渐变成向工业区供应粮食的农业区;但是,作为首都和英帝国政治中心的伦敦,却仍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和港口。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工业中新兴的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东南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由于电力的使用和运输技术的进步,工业发展已不再受煤产区的约束;第二,老工业区地价昂贵,工资高,工人组织程度高,劳资关系紧张,而伦敦周围地区则相反;第三,可以利用大城市电站低负荷时的廉价电力;第四,接近伦敦港,便于进口原料——有色金属、橡胶、原油等。英格兰东南部的兴起,使除西密德兰以外的老区趋于衰落,成了“萧条区”。

萧条区的出现迫使英国开始进行区划工作。在区划过程中,虽曾划出专门为农业服务的区和煤炭、冶金、电力等管理区,但最重要的是“标准区”。目前全国划为11个标准区,它们基本上反映了各区的经济地理特点。

在划区时,首先将英格兰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处于严重萧条状态的外围地区,即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等少数民族区区分开来,而在英格兰,又划分出南部(包括东南英格兰、西南英格兰和东安格利亚三个标准区)、中部(即东、西密德兰)和经济比较停滞的老区(即兰开厦、约克厦与恒比尔河畔两个标准区),以及严重萧条的北方区。这样,大体可以把英国组合为以下七大经济区域。

(一)南英格兰区本区在全国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农业和对外贸易中也极为突出,是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由于这里制造业发达,而采煤、冶金等基础工业很少,与国内烟雾弥漫、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区“黑乡”截然不同,因此常被称为“绿色英格兰”。伦敦是本区的核心,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伦敦地跨泰晤士河两岸,距河口 88公里,是海轮通航的终点。它既可以直接同海外联系,又能够沿河道通往内地,而且由于泰晤士河下游两岸遍布沼泽,伦敦桥很早就是下游地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因而伦敦既是海港,又是内陆交通中心。伦敦周围是英国最大的平原区,农业最为发达。

长期以来,伦敦不仅在政治上作为英国的首都,而且也是英国和世界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黄金市场;有多种商品的世界性交易所。英国最大的银行和大垄断组织以及一些跨国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伦敦一直是英国最大的海港。18世纪时它即占全国对外贸易货运量的3/4,现在仍然占1/4。港口设有许多专用码头,其服务范围远及密德兰和兰开厦等地。伦敦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伦敦在英国工业中的作用远不如金融和贸易,但规模也很大。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1/5。拥有机械制造、化学、电工器材、电子、石油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印刷等多种工业。
  本文标题:欧洲-英国(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5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51.html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
欢迎你对欧洲-英国(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欧洲-英国(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