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欧洲-英国

欧洲-英国

时间:2011-02-08 21:3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英国

领土构成和世界地位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或“大不列颠”。面积约24.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5 743.8万(1990年),是西欧的大国。领土包括欧洲西部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的北部(北爱尔兰),以及附近约5 500个小岛。大不列颠岛又分为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3个部分,而以英格兰面积为最大,集中有全国人口的80%,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荟萃之区,因而习惯上常以英格兰(一译英吉利)来称呼整个国家。英国所属各小岛中80%以上无多大经济意义。

英国是欧洲近代较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近代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它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英国拥有占世界陆地面积和人口的1/4、比本国大150倍的殖民地,号称“大英帝国”,列宁称之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和海外贸易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商船队和海军,最多的海外投资,号称“世界银行家”。当时的英国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主角。19世纪末叶以后,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实力更加消弱,亚、非、拉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迄今为止,英国在世界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法、居西方国家第五位。它在世界工业、航海、海外投资等方面都占有较大比重。英国至今仍保有一些殖民地,并通过各种形式同一些前殖民地维系着比较密切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英国目前已失去对“英联邦”的控制地位,但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关系,“英联邦”国家之间仍有一定的共同利益;英国也力图对其他成员国施加种种影响。

位置和自然条件  英国是大西洋中濒临亚欧大陆西岸的、由大陆岛组成的群岛国家。西以辽阔的大西洋与北美洲遥遥相对,东临北海,南隔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这样一个西欧岛国的地理位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英国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意义。

当人类历史上文化发达的中心还在东方的亚洲,而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仅限于地中海沿岸的时候,英国只是大陆偏僻的边陲,为罗马帝国的边疆属地。12世纪至15世纪,北海、波罗的海地区同地中海沿岸一些工商业城市间的交往频繁起来,英国则成为两者之间的联系的中间站,伦敦逐渐成了当时西方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资本主义首先在英国开始发展,之后,广泛对美、非、亚等洲进行殖民地掠夺。产业革命后,英国更迅速发展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航运、贸易的中心。

岛国的位置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使英国不易遭受敌人的袭击,它的本土已经有九个世纪没有受到外国军队进犯;由于它的边境全属海疆,有可能充分利用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些对于英国经济的发展,乃至对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都是重要的外在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英国已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唯一中心,它在世界航运和贸易中的地位降低了;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海洋对英国的保护作用亦不复存在。但是,即使是现在,英国的地理位置仍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它地处世界工业地带的关键部位,东部和南部面向着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向西可直达大西洋彼岸的北美工业地带;而且,它还扼守着西欧和北欧许多重要水上通道(易北河、莱茵河、塞纳河和波罗的海等)的出口,处于北欧、西欧沿岸国家同北美、地中海、印度洋等地海路交通的要冲。岛国的位置和优越的海运条件,依然是当代英国得以保持经济发展优势的有利因素。

不列颠群岛原为欧洲古陆的一部分,第四纪冰川以后,由于大陆冰川融化,海水面上升,陆地相对下沉,出现了英吉利海峡,将其与大陆分开,形成今日群岛的雏形。大不列颠岛属于中欧—西欧古褶皱断块山地和盆地的一部分,高原、低山、丘陵同平原、广谷交相错落,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山地和高原多分布在大不列颠岛北部和西部,主要在苏格兰、威尔士及北英格兰境内,平原和丘陵多分布在中、南英格兰,山势低平的奔宁山脉纵贯英格兰中部,北爱尔兰中部为平原,周围环绕着高原和山地。由于地表久经侵蚀,英国境内多为低山,对交通运输的妨碍不大。中苏格兰、南威尔士及中英格兰的沉积地层中,埋藏有较丰富的煤、铁资源,辽阔的北海大陆架储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对英国早期大工业的建立和现代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国虽然地处北纬50°以北,但由于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暖夏凉,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夏温偏低,冬温较高,冬夏温差不大,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日照少、多雾是英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西部迎风侧降水尤多,可达2000~3 000毫米。全国年平均日照只有3~5小时,冬季西北部甚至只有1小时左右。夏季低温、潮湿是西部和北部发展耕作业的障碍,但对牧草生长却十分有利,宜于发展畜牧业。英格兰东部,特别是东南部的背风区,降水较少,光照较充足,是英国的主要农耕地带。

英国有较密的河网,流量平稳,冬不结冰。由于国土形状及地貌结构的制约,全境河流短小,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多凿有运河相通。较大的河流有东岸的泰晤士河、亨伯河,西岸的塞文河、默齐河等。塞文河流程最长(354公里),但重要性却不及泰晤士河。泰晤士河长346公里,其中通航部分为280公里,在伦敦附近河宽200~250米,河口处宽达16公里。由于海水上升,淹没河流下游地段,致使英国许多河流的河口均形成广阔的喇叭形三角湾,潮水涨落幅度很大,海潮可经过海湾及河口三角湾深入内地。因此,远离海岸88公里的伦敦和35公里的格拉斯哥以及其他许多距海较远的港口,海轮均可自由出入。这不仅补偿了因河流短小而造成的内河交通上的缺陷,并且又带来许多新的补益。

英国海岸线十分曲折,多海湾、半岛和岬角,海岸线长达11 450公里,多优良海港。英国周围海域为冷暖流交汇之处,鱼产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英国是欧洲,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渔业国之一。

居民  大不列颠岛上早期的居民是凯尔特人。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人移入英格兰南部,与凯尔特人混合。其后,丹麦人、诺曼人先后侵入。其中,诺曼人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首先移入法国境内的诺曼底半岛,受到法兰克人的强烈同化,11世纪侵入英格兰以后,经过几个世纪与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同化,形成现代的英格兰人。现代英语就是以盎格鲁—萨克逊语为基础,接受了诺曼语和古法兰西语的成分之后,逐渐形成的。英格兰人现约占英国人口的85%,是主要民族。英语为国语。

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都属于凯尔特人,受后来征服者的影响较小,但由于受到英格兰人的长期同化,其间在语言和习惯上的差别已经愈来愈小。北爱尔兰居民多使用爱尔兰语。
  本文标题:欧洲-英国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5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51.html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
欢迎你对欧洲-英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欧洲-英国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