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青藏高原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青藏高原 > 成群分布的湖泊(2)

成群分布的湖泊(2)

时间:2010-01-29 02:5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堵塞易贡藏布河谷形成的,八嘎湖是1950 年地震和1959 年山崩的产物等。
(2)多内陆湖。从湖泊水文特征看,除高原东部和东南部有少数外流湖
外,绝大多数是内陆湖。湖水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及部分地面径流,湖
水矿化度高,入湖河流大多短小,以湖盆为归宿,水流侵蚀作用不大。
(3)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由于高原的寒旱化趋势增强,冰雪融水来源减
少,使许多湖泊面积日益缩小,以致干枯。有的湖泊在退缩过程中成为仅在
雨季充水、而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干涸无水的时令湖。比如帕里北部的嘎拉
错,1876 年印度人拉拉途经湖滨,当时湖宽3.2 公里,沿湖居民以捕鱼为业,
1966 年水面宽缩至1.5 公里,七十年代完全变成时令湖。根据近年研究,有
些高原湖泊有八级湖相阶地,记录了湖泊较近时期的变迁。至于湖滨砂砾堤、
湖蚀崖、湖蚀柱、砂咀连陆岛等,也都反映了湖泊的退缩。从区域上看,愈
往高原内部,湖泊退缩愈加明显。
由于湖水补给少,大多不能外泄,又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所以形成
许多咸水湖和盐湖。各个湖泊的湖水矿化度,即含盐量相差悬殊,往往可达
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如高原东南部有的湖泊矿化度很低,仅0.2—0.3 克/
升,而高原腹地的个别湖泊,如昂达仁错,矿化度竟高达300 克/升以上。
尽管如此,高原湖泊矿化度的分布仍然是有规律的。大体上东部和东南部,
几乎都是淡水湖,往西和西北方向逐渐出现咸水湖,乃至全部变成盐湖。随
着矿化度的增高,咸水湖和盐湖中的钠、钾和氯离子含量相应增加,镁、硫
离子含量增加的速度较慢,钙和碳酸根离子的变化很小。矿化度不同的湖泊
水化学组成差异很大。淡水湖泊多为重碳酸盐类钙组水,盐湖绝大部分为氯
化物类钠组水,咸水湖则包括三种基本化学类型,表现出过渡的特点。气候
条件对湖水水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如上述湖水矿化度及化学类型的变化
趋势,就与降水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由南向北递减的总趋势相吻合,但
也与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例如,高原东南多淡水湖,固然是降水较丰
富所致,而河流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湖泊水外泄也使盐类无法在湖中积
累。同样,高原腹地众多盐湖的形成,不仅受干旱气候的制约,也与当地海
相地层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盐类有关,而四周封闭的地形,更有利于盐分的累
积。
高原湖泊不仅面积较大,而且多深水湖,其水资源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据估算,高原湖水总储量约6,080 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水储量的70%以上。
如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尼泊尔香客前来朝圣的玛旁雍错。它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江源地区西侧,湖中淡水贮量多达200 亿立方米。西藏南部
的羊卓雍错、湖水容积达151 亿立方米,比北京官厅水库大20 倍,它以800
米的高差与雅鲁藏布江紧邻,中间只隔着一座甘巴拉山。目前,有关部门正
着手进行水电建设的勘测调查工作。
高原湖泊盐矿资源特别丰富,湖泊中的鱼类资源也很可观,但是高原鱼
类生长缓慢,开发利用应当十分慎重。
  本文标题:成群分布的湖泊(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ngcang/949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ngcang/949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成群分布的湖泊(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成群分布的湖泊(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