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时间:2013-05-04 07:1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自然条件概述

(一)自然条件的涵义

自然条件,又称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学领域中所研究、分析的自然条件,指的是自然环境里对人类经济活动——产业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①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与人类生活还没有直接联系的纯粹的自然;②经过人们改造利用后的自然,如改良后的土壤、草原,人工建造的运河、水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品种。

自然资源,则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对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有用的物质。设于非洲肯尼亚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曾对自然资源作过如下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据此,有人认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可以理解是同一个事物。因为,自然环境中目前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部分是自然资源;而那些现在未被开发的部分,则完全可能是潜在的自然资源。现今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相对于自然界的复杂性来说,仍然很低;自然环境中现在被视为无用之物的,不过是人们还不知其怎样利用而已。

(二)自然条件的分类

自然条件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下介绍两种分类:

1.根据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1)资源型条件

凡有利于生产力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均属此类。它又包括以下三种:①对象型资源:可分为非生物资源、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的特点是数量上的有限性和消费后的不可再生性。例如土地本身不能象产品那样在工厂制作出来,也不能象动物养殖那样繁衍出来;矿藏采掘后不能再生。生物资源则具有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消费后仍可恢复的可再生性。例如种植物可以扩大栽培,畜种则可以扩大繁衍和增殖,甚至可以实行工业化扩大再生产,如工业化养鸡;森林可以通过采育相结合予以更新,小麦收获后还可以再种植。不论是非生物资源还是生物资源,它们都是生产力实体性要素——劳动对象的源泉,可通过劳动者的一定采集和加工,成为“劳动滤过”的现实的劳动对象;也可不经过“劳动滤过”而成为潜在的劳动对象。它们都可以制约生产力的结构和规模。

②条件型资源:指伴随对象型资源而存在的资源。如风力、水力、地热、潮汐、日照、瀑布、水流、气候等等。它们虽然不为生产者提供劳动对象,但却为生产力系统的运转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条件和基础。例如水力的自然丰度就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动力资源。作为一种制约条件,它影响着生产力的结构、规模和布局。

③优态环境型资源:指一切可供人类利用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例如不受公害的、受到社会保护的生存活动空间。它首先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劳动者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生存空间遭受公害,环境劣化,势必威胁生产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优态的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看作是优态环境型资源。

(2)非资源型条件

凡是对生产力起破坏作用的自然条件可称为非资源型条件。例如山洪、火山爆发、泥石流、地震、森林自然火灾、飓风等等。它们不仅不为生产力系统提供自然基础,反而成为导致生产力系统遭受破坏的灾害源。显然,对生产活动进行组织时,既要考虑对资源型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也必须考虑对非资源型的自然条件导致的灾害进行预防。

2.根据再生性能的分类

据此大致可将自然资源分成三类。它们在经济利用方面,各有特色:

(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太阳辐射能、风力、水力、海潮、径流、地热、温泉等连续或往复供应的资源均属此类。应该根据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动物、植物资源。这类资源是能生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更新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力和外界的环境。应该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尽一切可能使它们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更新,加以充分利用。

(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包括地质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有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它们的成矿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除非从废物中回收,或者通过工程手段合成、制造,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人们的消费而逐渐减少。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周期虽然比较短些,但是,与人类消费的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缓慢的,因此被称为半地质资源。对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应该根据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

(三)自然条件的特征

1.有限性

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如土地、淡水、有益矿藏等就都是有限的。

2.区域性

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平衡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即具有区域性。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特殊的分布规律。例如,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分布在沉积岩区,特别是在沉积岩大规模分布的地区,可能有较大的蕴藏量。

3.整体性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触动其中一个要素,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因此,对自然资源必须加强综合研究和综合开发。

此外,自然资源具有从无用到有用,从单一用途到多种用途的转化过程。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综合开发,可以保护那些潜在的资源。
  本文标题:自然条件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ao/2447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ao/24473.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经济地理学导论:自然条件(9)
欢迎你对自然条件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自然条件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