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5)

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5)

时间:2013-07-21 21:5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加深理解,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教师有必要设疑置问,暗示同学从内因、外
因方面去寻求答案。只有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
的海洋中去探索、去追求,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六)语言要有针对性,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高、低年级的学生,其知识范围,理解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
异。因此,教师对高、低年级的教学语言也应有所区别。对低年级学生,语
调要亲切些,速度适当慢些,讲解细致些,重点知识可以多反复,难点知识
应深入浅出、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解决,讲课中语言要更生动些,甚至可
以穿插一些有关的故事。而对高年级学生,就不能象哄小孩似的帮他细细咀
嚼。语言力求精辟、简炼,着重指导他们去寻求规律,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会他们使用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引他们入门后,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
寻求答案。例如:同样是讲“季风的成因”,在低年级,最好从他们熟悉的
生活入手,问问他们游泳时的感受。当天气特别热的时候,你是不是急不可
奈地想快点跳入水中啊?为什么呢?因为水里边凉快!当你在水中游半截,
天空突然下阵雨了,你来不及上岸穿衣服了,你是冒而上岸呢?还是在水里
呆着呢?在水里呆着。因为水里暖和。用他们亲身感受到的事实来引导他们
认识水、陆增温、降温快慢不同的道理。而对高年级就可直接运用他们学过
的理化知识,提出“热容量大小不同”,“热传导方式不同”的概念,使知识具有一定深度,才能使高年级学生产生更高的求知欲望,才有学习的兴趣。
(七)音量大小要适度,语言速度要恰当
教师的语言信,主要是通过听觉器官的传导,刺激神经冲动,再向中枢

讲话的速度,要视讲课内容而定,该快的地方则快,该慢的地方则慢,
要对所讲内容起烘托作用。但从整体来看,过快、过慢都不宜。过快,没有
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真成了这个耳朵进、那个耳
朵出。过慢,造成疲疲沓沓的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对青少年,更
不相宜。

(八)语言要条理化、通俗化、标准化
教师只有在掌握教材得心应手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语言有条理,讲起课
来,知识系统清楚,重点突出,承上启下、迁移自然。

教学的成功,就在于把学生教会、学懂、会用。因此,不是讲课越深奥
越好,别人听不懂,才显得你有学问。相反,应有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大多
数学生一听就懂,一讲就明白,这才叫有本事的教师。

我国地大,地方语很多,但作为教师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课。在读音、
用词,语法修词上都应力求标准化。与语文等各科教学都要协调一致,构成
教育、教学的完整统一体。

三、地理教学语言的分类

(一)描述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讲述法。用来描述一些地理现象、地理景观地理演变过程、

地理数据等。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词汇丰富。
(二)论证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讲解法。用来讲解一些地理成因、自然规律、地理原理、地

理概念、判断推理等。要求语言严谨,且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强。
(三)启发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谈话法。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双边活动,如:问答交流,

启发悬念,扩展例证,联想迁移,综合归纳,分析对比等方面。使学生在教

师的诱导下处于积极思维活动之中。
(四)艺术性的地理教学语言
此法多用于朗读法。主要用于强化理解,丰富想像,增进感性认识,加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本文标题: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502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5027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