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2)

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2)

时间:2013-07-21 21:5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况,如:南美洲东部的信风,从辽阔的大西洋上吹来,水汽含量就比较多;
靠海近的地方也不一定降水就多,海边为干旱的沙漠气候的地方也不乏有
之..在这些地方我们如果乱用“都”字,就把事物绝对化了。教师应该用
这些地理事物教育学生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在人文地理部分,我们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在中学教材中,在人地关系方面,破坏性方面的事例较多,协调性方面的事
例较少。教师在讲课时,就有必要补充一些正面事例,否则将适得其反,使
学生感到客观世界不可认识,学有何用?例如:在讲“国外农业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伸到我国,应吸取教训,避免走“石油农业”
的道路,而应走“生态农业”之路。再例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或者北
京市大兴县留民营乡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认识到,只要正确认识客观规
律,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办事,是完全可以建立起人、地协调一致
的良好环境的。

在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中,有不少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在讲《中国地理》时,教师要敢于用肯定语来肯定我国的一些优势条件。如:
位置优势、国土辽阔、气候多样、山河俊美、物产丰富等。更要敢于肯定建
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这里,仅仅是采用描述
语言是不够的,还应采用对比的方法,与其它一些国家比,与建国以前比。
不单用文字叙述来对比,而且例举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来加以印证。另一方
面,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我国人口多,人均生产水平低,经济技术还比较
低,人口素质差等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实事求是地把优势与劣势摆在
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责任感,
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教师在讲课时,切不可一味迎合某些学生的猎奇心理,而大讲特讲各国、
各地的奇闻趣事;更不能在讲课中把自己的不满情绪或牢骚掺杂进来。这些
做法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身为教师,随时都应想到,自己是塑造灵
魂的工程师,“教书”不能忘了“育人”!

(二)语言要准确,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应准确地加以区分运用。不仅是字面上的
简单区分,更重要的是其本质含义的区分。不掌握后者,是不可能真正分清
的。例如:“季风”和“季风环流”这两个概念:“季风”是指近地面的风,
在一年中随季节向相反或近于相反方向转换的风;“季风环流”则不仅是近
地面的风,还应包括高空的气流运动,在大范围海陆间,随季节不同,而形
成不同方向的环流。二者是有区别的。若再配上图示加以说明,就更加清楚
了。又如:在讲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时差”问题时,对于时刻、时间、日期
这三个概念,平时对于时刻提及不多,对于时间和日期也没有严格的区分。
但在我们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就必须严格加以区分使用:东西十二区,时刻
相同(说一点钟都是一点钟)、区时相差.. 24小时,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
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语言的科学性不仅在自然地理中有严格的要求,即使在区域地理中也有
严格要求。在讲我国邻国时,对于陆上.. 12个邻国,在表述时,要么顺时针方
向,要么逆时针方向依次说出,不能毫无规律地跳跃着说;在讲黄河流经省
  本文标题: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502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5027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如何运用地理教学语言(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