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最早能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 
2.若某人于北京时间17:30在①处拍摄日落照片,此时太阳方位应为
	A.东南方 
3.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选择最合适的地点是
	A.① 
	 
2.B
3.D
【解析】
【分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太阳方位。
1.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等高线最大,为山顶,海拔最高,东面又无障碍阻挡,所以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A正确。②点东面面向海洋,能够看到日出,但海拔较①处低,看日出较①处迟,B错误。图中③处东部有山脊阻挡视线,④位置的东北方向是一座山顶,海拔较高,看不到海上日出景观,CD错误。故选A。
2.依题意可知,由于120°E经线在福建东部沿海穿过,说明该岛屿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无几,所以北京时间17:30时该岛屿地方时也大致是17:30,日落在17:30,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根据太阳视运动判断,此时,北半球东南方向升,西南方向落。故选B。
3.由图可知,①处为该岛最高处,即为该岛的主峰,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则应该站在坡度适当且中间没有其他山峰遮挡的位置。①为主峰峰顶,站在山顶照相照不到整个山峰,所以不能选①;②到主峰之间从图上可以看出也有一座山峰,所以会遮挡主峰,所以②不选;③处在主峰山脚下且中间没有其他山峰的遮挡,但是③处等高线较密集,可知此面山坡较陡,站在山脚下距山峰很近的位置很难拍到整个山峰,故③处也不理想;④到主峰之间没有其他山峰的遮挡,且此面山坡较缓,并且距主峰的距离适当,故站在④处可拍到整个主峰,故选D。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海陆风 
	C.低湿地分布较广 
5.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6.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4.C
5.B
6.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鸟类迁徙,通过鸟类的活动,考察沿途地区的地理知识,做题时要注意有利于鸟类飞行的条件。
4.材料中信息“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再结合路线所在地多沿海低湿地,所以选择C项。
5.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因此选择B项。
6.由于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此时是白天升温的时段,所以森林和水域升温慢,表现为下沉气流,不利于飞行,所以选择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或是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这些地方气流上升运动,有利于飞行。
表1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7—8题。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①地  | 
			
				 6.0  | 
			
				 6.4  | 
			
				 7.1  | 
			
				 7.4  | 
			
				 7.9  | 
			
				 7.3  | 
			
				 5.9  | 
			
				 7.2  | 
			
				 7.3  | 
			
				 7.1  | 
			
				 6.3  | 
			
				 5.9  | 
		
| 
				 ②地  | 
			
				 4.2  | 
			
				 4.8  | 
			
				 5.9  | 
			
				 7.7  | 
			
				 9.4  | 
			
				 11.2  | 
			
				 11.7  | 
			
				 11.0  | 
			
				 9.2  | 
			
				 6.7  | 
			
				 5.1  | 
			
				 4.1  | 
		
	 
	A. 
	C. 
8. 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 
	C. 
	 
16年,深圳传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Tecno手机在非洲销售量达8000万部,远胜华为、小米等主流品牌。据调查,非洲人大多有两张以上的SIM卡,Tecno推出的手机多为双卡甚至四卡机型;与一般手机不同,Tecno手机可以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来对肤色较深的人种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从而拍出成像清晰的照片。未来,Tecno手机将进一步销售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9~11题。
9.传音公司主攻非洲市场的原因是非洲
	A.劳力资源丰富  
	C.市场潜力巨大  
10.Tecno手机在非洲销量大的原因是产品
	A.科技含量较高  
	C.销售价格低廉  
11.Tecno手机未来最可能首先销售到
	A.西欧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14题。
	
	
1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C.乙地比丙地稳定 
13.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4.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山地灌木林带
16.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
A.南坡2 000 m左右
B.南坡2 500 m左右
C.北坡1 500 m左右
D.北坡2 500 m左右
17.该山的水汽来源可能来至
	A.太平洋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松花江(图)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20题。
	
	
18.根据图示信息,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
	A.永吉至吉林段 
	C.松花湖沿岸河段 
19.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A.3月~5月 
	C.10月~12月 
20.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 
	C.风雨交加的夜晚 
	 
19.D
20.B
【来源】【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8.据图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电站分布,说明该河段落差较大,河水不易结冰,且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晴朗的夜间,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在树枝上凝结成吴淞,故B项正确;其它河段河水被冰层覆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故A、C、D项错误。
19.据材料知,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3月~5月气温逐渐回暖,形成雾凇的气温条件较差,故A项错误;7月~9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不会出现雾凇天气,故B项错误;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故D项正确,C项错误。
20.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大风天气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故A项错误;晴朗微风的夜晚有利于水汽的凝结且利于凝结在枝叶上,故B项正确;风雨交加的夜晚,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故C项错误;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较小,气温条件不利于雾凇形成,故D项错误。
【考点】吴淞天气特点,水汽凝结条件
读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21~22题。
	
	
21.图中,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
	A.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  
2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0时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23~24题。
2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C.下游降水量减少  
2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2015年3月,美国东北部地区遭受了历史上最强暴雨的袭击。下图为“3月27日北美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等压线a与b的数值大小关系、c处的风向分别为
	A. 
	B. 
	C. 
	D. 
	 
26.本次暴雪强度大、时间长、范围广,主要原因是
	A. 
	B. 
	C. 
	D.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27~29题。
	
	
27.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C.6-9月  
	 
28.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C.流速加快  
	 
29.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30.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峰、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I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2)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3)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湖水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2)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风携带的大量沙尘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弱后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3)同意。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 
	(1)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可以从地形、风向等方面回答。读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且东部有山脉阻挡夏季东南季风进入,气候干旱,降水少。
	(2)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的原因主要从图中断裂带的位置及当地主要补给类型考虑。由于当地降水稀少,补给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且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
	(3)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可以从风向、地形等方面回答。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点睛: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4分)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要结合提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大,需求量大,因袭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土地、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有一段距离的小镇,该区域劳动力充足且廉价;适合种植剑麻的土地面积广大且价格较低;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
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性喜温暖,花期在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3—4月间,当地举办以“浪漫云霄、欢乐采摘”为中心的枇杷节。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2)简述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 
	(2)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解析】(1)根据材料,枇杷性喜温暖,云霄县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低温天气少。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北方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结合河流流向判断,位于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所以称为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2)根据材料,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点睛:根据材料中枇杷的生长习性,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条件分析,该地冬季气温适宜,低温天气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结合地形面向东南开口,与东南风一致,产生狭管效应。结合材料中枇杷果的特点,套袋利于保护果实、减少日照、鸟类、农药等对果实的伤害,保证产品质量。举办枇杷节,利于扩大知名度,扩大市场,降低成本。间种提高抗风险能力。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B  | 
			
				 C  | 
			
				 D  | 
			
				 C  | 
			
				 B  | 
			
				 D  | 
			
				 D  | 
			
				 C  | 
			
				 C  | 
			
				 D  | 
			
				 B  | 
			
				 D  | 
			
				 B  | 
			
				 D  | 
			
				 B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D  | 
			
				 B  | 
			
				 B  | 
			
				 D  | 
			
				 B  | 
			
				 B  | 
			
				 C  | 
			
				 D  | 
			
				 B  | 
			
				 D  | 
			
				 A  | 
			
				 D  | 
			
				 B  | 
			
				 A  | 
			
				 C  | 
		
	
	二、综合题
31.(1)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湖水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2)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风携带的大量沙尘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弱后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3)同意。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32.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33. 
(2)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
本文标题:陕西西安市远东一中高三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3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3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