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8-12-11 19:3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如下图左图为波兰位置图,右图为秘鲁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 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的比例尺比图乙小    B. 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

C. 波兰和秘鲁皆位于西半球    D. 波兰位于秘鲁的西北方向

2. 根据地理坐标可计算出秘鲁国土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

A. 440 km    B. 1 200 km    C. 1 998 km    D. 2 965 km

【答案】1. B    2.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图甲的跨纬度少,纬度较高,实际范围小。两图的图幅相同,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比越大。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按经度差小的一侧判断。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

【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图甲的实际范围小,两图的图幅相同,所以甲图的比例尺比图乙大,A错。东西方向按经度差小的一侧判断,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B错,D对。波兰位于东半球,秘鲁位于西半球,C错。

【2题详解】

根据地理坐标,秘鲁的北部纬度约是0°,南部纬度约18°S,南北跨纬度约18°,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可计算出秘鲁国土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1 998 km,C对。A、B、D错。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漆布的落差为58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3. 一般情况下,Q地和M地的温差最不可能为

A. 2.1    B. 2.2    C. 2.3    D. 2.4

4.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8 米    B. 318 米    C. 368 米    D. 418 米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示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河流与等高线分布特点及山峰海拔可推知河谷向两侧海拔升高,山峰外侧等高线海拔应为600米,则河谷两侧等高线海拔均为400米,Q地海拔在700米至800米之间,M地未闭合等值线,与M相邻的等值线为500米或600米,因此M的值有可能为400米-500米, 则此时QM的高差有可能为200米-400米,温差约为1.3-2.4;M的值也有可能为600米-700米,则此时QM的高差0-200米,温差为0-1.2,结合选项答案选A。

【4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山峰处海拔为666米。图中桥梁和瀑布的海拔高度均介于300到400之间,且该处位于瀑布上游,而瀑布落差为58米,说明桥梁处海拔高度至少比瀑布上游海拔高42米,由此可知,桥梁处的海拔高度介于400到358米之间。据此可计算出山峰处与桥梁处的相对高差介于266到308之间。结合选项,答案选A。

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下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5. 秋分日北京时间14:1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

A. 准噶尔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松嫩平原    D. 内蒙古高原

6. 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则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至日当地昼长稍长于14小时

B. 夏至日当地正午日影朝正南

C. 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大幅度为46°52′

D. 冬季农业生产低温冻害多

【答案】5. A    6.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从题干中“.秋分日北京时间,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可知,当地正午12时,北京时间14:10 时,则当地所在经线的度数为1200-(14:10-12:00)*150="87.50E;" 从题干中“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说明物体与物影长度相同,则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0,因为此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所以该地位于450N;则该地地理坐标为(87.50E,450N)。松嫩平原介于(45°01′~48°27′56N〃,东经130°13′~135°05′26N〃),塔里木盆地位于(36°~42°N,75°~90°E),准噶尔盆地(45°~48°N,80°~90°E),内蒙古高原,位于(40°N,100~120°E);则该地可能位于准噶尔盆地。

【6题详解】

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500=900-(x 23026′),则该地纬度为16034′N;当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南侧,则当地正午日影朝南。根据已经掌握到知识可知,在200纬线上的白昼最长为13时13分,而该地纬度小于200,则该地最长昼长少14小时;当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50°,则当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40°,从区域定位可知,该地位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因为印度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冬季风,所以该地冬季农业生产不受低温冻害影响。

考点:考查时间计算和区域定位,考查学生地理的计算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地球运动的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8.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8题详解】

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9. 图示地气候    (  )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10. 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

A. 地形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纬度位置

【答案】9. A    10. A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地位夏季(6-8月)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12-2月)降水较多,温和多雨,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A正确。

【10题详解】

在42°N带来降水的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所以C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某岛某月均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1. 据图推断该岛

A. 该岛中部地形为山地    B. 该岛的气温和降水随季节变化非常显著

C. 该岛与莫斯科位于同一大的板块上    D. 该岛位于太平洋上

12. 该岛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雨林的形成与东岸向北流的暖流密切相关    B. 雨林的分布是非地带性现象的体现

C. 雨林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D. 雨林区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该岛中部气温低,说明中部的地势高,因此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该岛位于中低纬度地带;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上;该岛湖泊多少无法判断。

【12题详解】

该岛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又有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因此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该地的降水多为地形雨,该地雨林的分布是非地带性现象的体现。

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山峰表面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海拔高约1000米,相对高度351米,孤峰傲立,为阿尔泰山之最,被当地人称(也称穹状山峰,岩体中存在傾斜角度在60°~75°以上的穹状节理面)。右图为神钟山景观图和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3. 神钟山的形成

A.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风化侵蚀一→出露地表

B.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C.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

14. 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的主要原因是

A. 山峰海拔高度高    B. 山体抗侵蚀能力强

C. 山峰相对高度大    D. 节理的倾斜角度大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神钟山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应为岩浆侵人冷却凝固;侵入型岩浆岩形成于地壳内部,而神钟山为出露地表的山峰,因此必须经历地壳抬升的过程;拾升至地表后,上覆岩层被风化侵蚀后,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形成图示山体,故A正确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花岗岩体沿着一层一层的节理面剥离分解崩塌,从材料中可知:岩体中存在傾斜角度在60°~75°以上的穹状节理面,由于这些穹状节理面的倾斜角度很陡,从而导致该山峰表面十分陡峭,故D正确。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5.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 1    B. 2    C. 3    D. 4

16. 图中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断层活动导致乙处岩石重熔再生

C.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D.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丁处岩石变质

【答案】15. B    16. D

【解析】

内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图中岩层剖面图表示有两次内力作用影响,可能发生两次褶皱。花岗岩是岩浆冷凝形成,形成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侵蚀造成。

【15题详解】

根据地质剖面示意图,乙处岩层有明显错 动和位移,为断层构造。该断层形成后,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丙,然后有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甲。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有两次内力作用过程,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B对。A、C、D错。

【16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中甲处的物质是花岗岩,形成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顶部的软流层,A错。断层活动导致乙处岩石位移,B错。丙处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侵蚀造成,C错。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丁处岩石变质,形成石英岩,D对。

下表示意河北省邯郸市某月21日—27日天气变化。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7. 读下图,该月21日—27日,邯郸市在天气系统中位置转变过程对应    (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A. →→    B. →→    C. →→    D. →→

18. 该月28日,邯郸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 早上草坪上出现一层薄霜    B. 大雾锁城,至午后才消散

C.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 风力强劲,雷雨阵阵

19. 图示时段邯郸市气温日较差21日、22日和27日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单一稳定气团控制    B. 无大风天气过程

C. 暖气团影响明显    D. 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答案】17. C    18. C    19. A

【解析】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升高,应是暖锋过境。28日暖锋过境后,临沂市受暖气团控制,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单一稳定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

【17题详解】

根据表格气温值,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升高,应是暖锋过境,A、D错。21日—27日,临沂市在天气系统中位置转变过程应是先在暖锋前,受冷气团控制。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对应→→,C对。A、B、D错。

【18题详解】

该月28日,临沂市受暖气团控制,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气温升高,气压降低,C对。早上草坪上出现一层薄霜一般是受冷气团控制形成,A错。单一暖气团控制,不会形成大雾天气,B错。暖锋过境后,风力较弱,天气晴朗,D错。

【19题详解】

图示时段临沂市气温日较差21日、22日和27日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单一稳定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A对。无大风天气不是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B错。21、22日受冷气团影响,C错。大气以下沉运动为主,D错。

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20.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北半球

B. 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老

C. 沿岸大部分地段海域有暖流经过

D. 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21. 关于甲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部分河段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B. 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 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7月    D. 冬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20. D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乙河自自西北流向东南,根据河谷东西向剖面图,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该图位于南半球,A错误。图中河谷横剖面岩层是沉积岩,下面的形成的早,从中心向两侧岩石年龄不断变新,B错误。沿岸属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大部分地段海域有寒流经过,C错误。结合指向标,Q湖北侧等深线密集,说明北侧坡度陡,深度变化大于南部,D正确。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河流域位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河段没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A错误。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错误。7月份是冬季,温和多雨,1月份是夏季,炎热干燥,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7月,C正确。冬季受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北风,D错误。

水库和其他建筑一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影响水库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淤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库调洪蓄洪功能逐渐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水库调洪蓄洪功能。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22. 随着水库使用时间的增加,a、b的变化趋势是    (  )

A. a延长,b增大    B. a缩短,b减小    C. a缩短,b增大    D. a延长,b减小

23. 金沙江全流域有多座水库正在建设或待建,工程完成后    (  )

A. 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延长    B. 枯水期川江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C. 长江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长江口入海水量总量大幅减少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a表示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时间,b表示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储水量;由材料“影响水库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泥沙淤积”可知,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水库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调洪蓄洪功能逐渐减弱,因此随着水库使用时间的增加,a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时间缩短,b从洪峰出现到水库满的储水量减少,B正确。

【23题详解】

金沙江流域位于三峡水库的上游,建设水库可起拦水和拦沙作用,使流入三峡水库的泥沙量减少,使三峡水库使用寿命延长,B正确;水库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枯水期可增加川江的径流量,增加流水搬运能力;长江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库可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但不会增加或减少径流总量。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24. 造成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A. 蒸发作用    B. 人为引水    C. 下渗作用    D. 冰雪融化

25. 推测大泉河径流量的年变化特点是    (  )

A. 春汛、夏洪、秋平、冬枯    B. 春汛、夏枯、秋丰、冬平

C. 春平、夏汛、秋枯、冬洪    D. 春枯、夏平、秋枯、冬洪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是早上8点左右流量最大,晚上8点左右流量最小,可推测造成径流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蒸发,白天气候不断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加,流量减少,A正确;由材料“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可排除人为引水;下渗作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冰雪融化受气温的影响,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与图不相符。

【25题详解】

由材料“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可知,大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量相对稳定,结合“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图”可知,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蒸发量最大,流量最小,为枯水期,B正确。

叶尔羌河发源于昆仑山,中游河段堆积着深厚覆盖层,厚度大于30米(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覆盖层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位于该河段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于2011年开工,建成后将对叶尔羌河流域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带来很大改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26. 叶尔羌河中游覆盖层形成期间

A. 处于冰期

B. 叶尔羌河径流量大

C. 昆仑山雪线上升

D. 构造运动强烈,叶尔羌河

27. 阿尔塔什大坝建设的主要难度在于

汛期长,有效施工时间短

覆盖层多空隙,易渗漏

覆盖层深厚松软,影响坝基的稳定

缺少土石建筑材料

A.    B.    C.    D.

【答案】26. A    27. C

【解析】

本题组以叶尔羌河河流为背景材料,以其中游覆盖层形成原因与形成时间的自然状况、阿尔塔什大坝建设的难度为切入点,考查地质内外力作用、自然因素对区域的影响(整体性)、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题组难度中等,解题者需获取信息后,将各选项进行认真对比,选出正确答案。题组图形信息给我们的一个静态的区域图,解题者需要调用相关的地理知识与地理思维将图形形成一种动态的信息,将河流的上中下游进行比对,冰期与暖期进行比对,雪线上升与雪线下降时的气候状况进行比较等,同时还要注意的是雪线上升,虽然可能是冰川量少了,但冰川还是存在,河流水的补给还在,并非没有冰。

【2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覆盖层的形成与气候变化有关,在间冰期时,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下蚀作用强,深切河谷,而冰期时,气温降低,河流流量变小,流速减慢,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覆盖层,故选A。高山冰雪融水量小,河流流量小,B错。昆仑山雪线降低,C错。气温高低与地壳运动无关,D错。故选A。

【27题详解】

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主要在夏季,较短,对于大坝修建关系不大,错;周围多山地,土石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错;覆盖层多空隙,易渗漏正确;覆盖层深厚松软,影响坝基的稳定,对大坝的修建产生影响,正确;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28. 图中

A. 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

B. 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

C. 25°S海拔1000米处东西坡均为针叶林

D. 荒漠或半荒漠景观东坡分布面积大于西坡

29. 推测图中该山地雪线最高地区雪线高的原因是

A. 气温最高,降水最多    B. 气温最高,降水最少

C. 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D. 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答案】28. B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图中横轴表示海拔高度,纵轴表示纬度,读图可以判断,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减少,A错误。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B正确。25°S海拔1000米处,东坡为亚热带林植被,西坡为荒漠或半荒漠植被,C错误。荒漠或半荒漠景观东坡分布面积小于西坡,D错误。

【29题详解】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推测图中该山地雪线最高地区雪线高的原因是气温较高,降水较少,C对。降水最多是雪线低的条件,A、D错。雪线处的气温约是0 ,没有明显变化,B错。

【点睛】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减少, 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雪线处的气温约是0 。

下图为我国某县行政区域图.该县海拔在200- 2000米之间,境内有多条河流洗经,各支流居民点面积占其河谷面积的比例十分接近。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30. 关于该县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是

A. 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B. 5-6月是降雨最集中的时间

C.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特别高    D. “秋风扫落叶”是该地一个很普通的景观

31. 影响该县聚落规模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土质

【答案】30. D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通过经纬度定位,该县位于太行山附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处,A错;夏季降水集中,B错;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酸性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

【31题详解】

“各支流居民点面积占其河谷面积的比例十分接近”,说明居民点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带,居民点大小受限于河谷面积大小,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错。

【点睛】区域定位要准确,尤其是熟知经过我国的几条常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如:23.5°N,30°N,40°N;80°E,90°E,110°E,120°E,135°E等。

下面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32. 图中洋流是(  )

A. 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 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 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 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33. 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 高温多雨    B. 炎热干燥

C. 寒冷干燥    D. 温和多雨

34. 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 东南信风    B. 东北信风

C. 西风    D. 极地东风

【答案】32. C    33. B    34. A

【解析】

考查洋流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生物有着重要影响。

【32题详解】

根据洋流的流向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规律可知,该洋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结合等温线信息可知,洋流流动的海区比两侧水温低,故图中洋流应该为寒流。故选C。

【33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海域位于热带,所以沿岸气候较炎热;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受该洋流影响,沿岸气候干燥。故选B。

【34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洋流为秘鲁寒流,附近有秘鲁渔场分布,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海域形成上升补偿流。故选A。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2016·东莞模拟)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径流

36. 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 基本不变    B. 总趋势为增加

C. 总趋势为降低    D. 在冰期相对较低

【答案】35. D    36. B

【解析】

试题分析:

【35题详解】

蒸发环节是将液态的海水转化为气态水,故A项错误;水汽输送环节是将蒸发的气态水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故B项错误;降水环节是水汽凝结将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将落到地表,故C项错误;径流环节是通过河流、地表径流等途径,将携带的泥沙、矿物质搬运到海洋,故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项正确。

【36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我国计划“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下图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3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的原因是

A. 计划生育政策    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经济发展不均衡    D. 人口规模大

38. 下列措施中可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是

A.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B. 加快大城市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C. 拓宽城市落户通道,减少落户限制    D. 农村实施土地流转,经营规模扩大

【答案】37. C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黄线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原因是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流动人口数量大,C对。计划生育政策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的原因,不是差异大的原因,A错。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利于人口流动,B错。人口规模大与二者差异大无关,D错。

【38题详解】

可以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措施,是拓宽城市落户通道,减少落户限制,将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C对。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改变常住城镇人口数量,A错。加快大城市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不能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B错。农村实施土地流转,经营规模扩大,机械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可能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大,差异可能增大,D错。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39. 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数量低于广东

B. 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

C.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

D. 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经济活力高于广东

40. 结合图中信息,长三角地区今后面临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有

A. 适当鼓励适龄人口生育    B. 放宽条件大量接收外地人

C. 儿童抚养成为主要社会负担    D. 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

【答案】39. B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三角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高于广东,说明劳动力数量比广东多,A错。长三角的20-39岁常住人口比例变化较小,而广东变化大,说明长三角的20-39岁劳动力占全国比例提高幅度低于广东,B对。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的差值为外来人口的变化,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个地区每年外来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错。从户籍人口上看未来的20年长三角的20-39岁的比例小于广东,经济活力低于广东,D错。故选B。

【40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20-39岁的户籍人口比例降低,说明劳动力人口短缺,社会负担重,应当采取鼓励生育政策,A对。大量吸引外来人口,会给上海带来很多环境问题,B错。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抚养负担重,C错。上海市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加强城市建设交通环保先行不能缓解人口问题,D错。故选A。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简述H海的面积变化趋势及原因。

(2)简述甲荒漠和乙荒漠形成原因的差异。

(3)比较图中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答案】(1)增大。位于两大板块(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2)甲荒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乙荒漠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少。

(3)以侵蚀(或搬运)作用为主。原因河流上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

以堆积(或沉积)作用为主。原因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流速缓慢。

【解析】

(1)由图可知H海为红海,位于生长边界处。

(2)甲荒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热带荒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乙荒漠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荒漠。

(3)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河流上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因搬运、侵蚀作用为主;在河流中、下游和入海口处由于地形趋于平坦,河流流速减慢,以沉积作用为主。

42.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上图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图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

(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据此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

(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

【答案】(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

(2)夏季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

(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可自流引水。

【解析】

(1)根据图中的岩层可以判断秦岭处于断层附南侧,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

(2)山地的迎风坡和背坡降水判别大,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寒冷气流有阻挡作用。结合秦岭走向分析对降水和气温影响。

(3)主要从地势高低说明可自流引水。从地势看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

43.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解析】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解析】

【分析】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植被茂密,冬季枯枝落叶多。温度低,分解慢,积累养分多。种植面积扩大,破坏植被,风化侵蚀作用强。夏季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详解】(1)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西北部,夏季雨热同期,植物茂盛。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2)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种植面积扩大,地表森林、草地遭破坏,风化、侵蚀作用加强,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缺少植被保护,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汇水量大,汛期径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本文标题: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90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90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