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时间:2018-05-24 20:4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P地地层剖面图

1. 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解析】图中呈水平分布的岩层属于沉积岩,说明有沉积过程;同时沉积岩岩层不连续分布,出现了断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部分穿插到沉积岩中,则有岩浆侵入过程;最上面有沉积物,说明最后又沉积过程。

【答案】:D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市,地处横断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2~3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解析】第2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第3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

【答案】:2.A 3.D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4.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5.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4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项正确。图中河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项错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误;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项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项错误。第5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项正确。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故A项错误;图中③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项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4.B 5.C

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7~9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6.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

A.M   B.N

C.T   D.S

7.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

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8.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

A.M以上河段   B.MN之间

C.NT之间   D.TS之间

【解析】第6题,对应下面的剖面图看落差并结合上图的河道形状分析。图中T处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最快,故搬运能力最强,则被水流推动物体重量最大,N为凸岸,沉积作用强;M处弯曲弧度小,搬运能力弱,故选C。

第7题,图中N位于河流凸岸,为堆积作用较明显的河岸。依据材料可知,水流速度决定了搬运能力,有鹅卵石说明水流速度快,有细沙说明水流速度慢;两种物质共存于该地,表明该地水流速度季节变化大。

第8题,图中TS段有支流汇入而水量较大,同时从干流河床地形剖面可看出,TS段地势落差最大,故TS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6.C 7.C 8.D

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9~11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

9.历史上气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

A.T1、T2   B.T3、T4

C.T4、T5   D.T6、T7

10.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

【解析】第9题,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故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即T4;阶地某时期拔河高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T4至T5拔河高度变动最大,故形成的阶地是T5。

第10题,图示南岸海拔高,有山地,北岸海拔较低,而阶地形成与构造抬升有关,则可能是北岸抬升运动微弱所致。

【答案】:9.C 10.D 

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沉积

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解析】第11题,底部的演示呈灰白色,最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选C正确。

第12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出岩;所以该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即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选A正确。

【答案】:11.C 12.A

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已经被确认的天坑约2/3分布在中国。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省份,天坑数量最多的是(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

A.贵州   B.广东

C.吉林   D.西藏

14.下列构造示意图(如下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中最易形成巨大天坑的是(  )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A.a   B.b

C.d   D.d

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我国碳酸盐层分布最为广泛地区为云贵高原地区,结合选项可知,贵州省天坑最多,故选A。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b岩层地势较低,且地势北高南低,说明该地为河流流经地区,而下部隔水层受侵蚀缺失,与其下的石灰岩层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故选B。

答案:13.A 14.B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风速快   B.植被多

C.坡度缓   D.降水多[来源:学科网ZXXK]

17.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5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A、B、D错。故选C。 

第16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尘沉积,B对。风速慢,A错。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C错。沙漠区,降水少,D错。故选B。

第17题,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降低风速,减少侵蚀,③对。控制越野自驾游,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④对。干旱区,不适宜种植业发展,①错。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错。C对,A、B、D错。

【答案】:15.C 16.B 17.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8~19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8.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的(  )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9.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喀斯特地貌 竹楼   B.雅丹地貌 土楼

C.黄土地貌 窑洞   D.丹霞地貌 蒙古包

【解析】第18题,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地堑。在题目所给出的地址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④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上升”的。故C正确。 
第19题,读图分析可知,B区域北侧的高原是黄土高原,主要地貌为黄土地貌,民居为窑洞,故C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雅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楼则是福建客家族的民居;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以广东丹霞山最为著名,蒙古包为我国内蒙古高原蒙古族的民居。
【答案】:18.C 19.C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20~21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20.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化坑多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

B.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

C.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

D.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积水风化而形成

2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  )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A.①②③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第20题,根据材料,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区域,A错;风化坑发育位置较高,分布在0--1米的河谷区域,B错;由于旋转水流不断侵蚀打磨,风化坑边缘坑坑洼洼,C错;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选D。9.10.河流壶穴形成后,河谷河床抬升,壶穴积水口裸出,积水风化,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据此顺序是③②①。

【答案】:20.D 21.C

22.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读图完成问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8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

(1)地势低,(2分)气温偏高;(2分)地形封闭,(2分)水汽不足。(2分)

(2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2分)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2分)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2分)(玉石)发生沉积。(2分)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力强,(2分)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2分)秋季河流水位下降,(2分)玉石出露。(2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分)

23.图1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2为河流沉积与流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分)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图1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图2

(1)说出图1中①②两处的地质构造。任选其一,指出所对应岩层的变化特点。(5分)

(2)简述图1中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外力作用表现。(9分)

(3)据图2信息,比较图2中甲、乙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8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地质构造、流水作用及沉积地貌,并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第1题,由图 1 所示信息可看出,①是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向斜构造,②是岩 层断裂错开形成的断层构造。

第2题,图 1 中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河流,图 中的地貌有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这些沉积地貌都是上游河流的侵蚀物被流水 搬运沉积形成的,河流塑造了地表形态。

第3题,图 2 表示流速与沉积物颗粒的关系, 本着这个关系分析甲、乙地貌形成的差异。

【答案】:

(1)①处:向斜。②处:断层。①处:岩层发生弯曲(或②处:岩层破裂断开且发生位移)。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3)甲地比乙地河流流速快;甲地比乙地沉积物颗粒大。

24.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试从内、外力两方面分析,甲地貌的形成原因。

(2)关于乙地与天津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典型植被相同  B.1月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结冰期较长

(3)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图中所示地区更为突出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甲是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由断裂下陷和流水沉积而成;第(2)题,乙地根据常年的盛行西风和大陆西岸的位置,可以判断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我国西部气候干旱,主要是以风力作用为主,该地气候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

【答案】:(1)甲地地貌为冲积扇。

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

(2)AB

(3)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 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从泥沙来源、地形方面分析三角洲的形成。

第(2)题,甲位于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影响;乙地位于内陆,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形成沙漠。

第(3)题,从河流、交通线等方面分析。

【答案】:(1)A处的三角洲是由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被流水侵蚀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至卡拉哈里沙漠北部的沼泽地,由于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的。

(2)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原因: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且丁聚落有交通线路经过。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

(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

(4)有人提议在R处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图中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地形QR河谷较宽阔,为宽谷地形。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岩石坚硬,侵蚀慢,反之,侵蚀快。落差大,流速快,河道窄深,反之,河道宽浅。

第(2)题,沙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沙的来源以及流水的沉积作用两个方面分析。图中PQ段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携带泥沙量大。在QR段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第(3)题,材料显示该处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图中沙丘南侧为山地,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沙沉积形成沙丘。

第(4)题,赞成主要结合R的位置分析建设的有利条件,如工程量、蓄水区域等;不赞成主要结合该地降水量,河流水量小,电站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答案】 :(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

(2)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

(4)赞同。理由: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

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wbr>地壳的运动规律【解析】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

(4)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1)题,峡谷是长期流水侵蚀形成,由材料可知黄金峡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第(2)题,由材料“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可知,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第(3)题,从图中看兴隆岭位于秦岭以南的河流谷地,秦岭阻挡冬季风,该地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该地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开批号升,降水丰富;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温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第(4)题,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是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交通、水源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1)①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②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

(2)①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②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①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②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③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4)①山林茂密,原料丰富;②河水清澈,水质优良;③临近古道,便于外运。



  本文标题: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75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75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8年高考地理衡水中学高考押题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