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2018-03-02 08:4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 下图为天体系统关系图,对应正确的是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甲—总星系    B. 乙—地月系

C. 丙—银河系    D. 丁—太阳系

【答案】A

【解析】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从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极微小的部分,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甲是总星系,乙是银河系,丙是太阳系,丁是地月系。所以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示意图如下: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 以下地点:①青藏高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成都平原,年太阳辐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A

【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海拔、天气气候等。青藏高原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两区域纬度相同,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太阳辐射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丰富,成都平原阴雨天气较多,但纬度位置较低,光照较充足,但远远不及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BCD错误,故选A。

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3. 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日凌”产生时,太阳电磁波较弱

B. “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

C. “日凌”是太阳对广播电视、通信信号的干扰现象

D. “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

4. 2017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A. ①处附近    B. ②处附近

C. ③处附近    D. ④处附近

【答案】3. C    4. A

【解析】

3. 估计材料可知,“日凌”时,太阳电磁波较强,日凌是由于太阳、地球、月球和同步卫星位于特殊的位置而形成的对同步卫星的干扰现象, “日凌”是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对同步卫星通信业务信号的结果,ABD错误,故选C。

4. 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出①春分, ②是夏至,③是秋分,④是冬至,所以2017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①处附近,BCD错误,故选A。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5.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通过固体、液体传播,A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B传到F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A和B在D处波速明显减小

D. C、E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6. D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 地壳和地幔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壳    D. 岩石圈和地幔

【答案】5. B    6. A

【解析】试题分析:

5. B是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A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A错;CE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错误;B传到F,波速突然下降,B正确;A和B在C中波速几乎不变,C错误。

6. F为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C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

读喜马拉雅山某处石块照片(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7. 图甲照片中石块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喷出型岩浆岩

8. 图乙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 ①②    B. ④⑤    C. ③⑤    D. ⑦⑧

【答案】7. B    8. D

【解析】

7. 沉积岩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含有化石,一个是具有层理构造,故B项正确。

8. 岩浆不能直接转化为变质岩,故⑦错误;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故⑧错误,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9. 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10. 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11. 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

A. 风力沉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12.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D    10. A    11. C    12. D

【解析】

9. 从岩层走向上看,向斜向下弯曲。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向斜,所以ABC错误,故选D。

10. 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根据图示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合建隧道。BCD错误,故选A。

11. 据图可知,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所以ABD错误,故选C。

12. 根据图示可知,① 是蒸发, 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 ④是地表径流。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下降,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水循环。从岩层走向上看,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地表径流明显增多。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3. 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力作用

B. 外力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板块运动

14. 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 a层最老    B. b层最老

C. c层最老    D. 一样老

【答案】13. B    14. 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13. 图示为河流三角洲的泥沙沉积,为流水沉积地貌,属于外力作用。

14. 按照沉积规律,越在下的沉积越早。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石家庄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5.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作物品种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地形因素

16. 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 昼夜温差小    B. 夜间多云

C. 强风    D. 大气逆辐射弱

17.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将棉花试验田喷水浇湿。与不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相比

A.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B.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C.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不变

D. 喷水浇湿的棉花试验田花期滞后

【答案】15. C    16. D    17. B

【解析】

15. 据材料可知,初霜即是秋冬季节地面温度开始低于0℃的时期,终霜就是冬春季节温度开始高于0℃的时期。温度受纬度的影响较大,读图可知,初霜、终霜出现时间随纬度变化的差异很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 霜的形成需要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夜间无云,大气逆辐射弱时大气的保温效应较弱,昼夜温差较大,地面温度较低,容易形成霜冻;强风天气,近地面水汽容易被吹走,不易饱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 霜冻的发生与地面降温密切相关,而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调节地面和土壤中的气温,使其降温幅度减小,即使得温度不至于过低;同时水汽的蒸发会增加大气中的水汽,提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和土壤中的气温不至于过低,从而降低霜冻发生的概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8.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 城市绿地面积小

C. 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

D.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19. 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千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

A. 5~6千米    B. 12~13千米

C. 16~18千米    D. 100~150千米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答案选C。

19.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卫星城建设应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故答案选C项。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0.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④处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 图中③地等压线最为密集,说明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③地的风速最大。

21. 该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示意图,④地风向需要考虑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为从高压指向低压,向右偏转后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故风向可能是东南风。

考点: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的关系;近地面风的形成。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2. 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 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

C. 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

D. 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23. 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风带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有关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 根据图示可知,甲位于30°N-60°N,所以甲图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南风带;乙位于30°S-60°S,所以乙图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北风带;丙位于0°-30°S,为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丁气压带位于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23. 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根据图示可知,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有关的是甲,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读亚欧大陆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4. 此时,北半球陆地气压中心的形成,破坏了以下哪一气压带的连续分布

A. 赤道低压带    B. 副极地低压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25. 此季节,A地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 读图可知,本图为亚欧大陆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陆地形成高压中心。这一气压中心的形成,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ACD 错误,故选B。

25. 判断近地面风向的方法: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和等压线垂直,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根据此方法判断,A地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

下图为某气象站1月上旬根据观察作出的气象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6. 据图判断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27. 5、6日的天气特征是

A. 天气晴朗    B. 阴雨、大风

C. 绵绵细雨    D. 降雨、升温

【答案】26. A    27. B

【解析】

26. 该天气系统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符合冷锋的天气特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7. 读图可知,. 5、6日正处于冷锋过境时,冷暖气体相遇,暖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形成阴雨、大风等天气。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判断冷暖锋系统时,要注意天气特征:                   

冷锋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暖锋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徐徐爬升,出现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局部),回答下面小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8. 图中各洋流方向错误的是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③和⑤    D. ④和⑥

29. 图中各洋流与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有关的是

A. ①    B. ②和⑥    C. ③    D. ④和⑤

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④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B. ⑤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 ③是风海流,流向与风向完全一致

D. ②④是暖流,⑤⑥是寒流

【答案】28. C    29. B    30. D

【解析】

28. 读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洋流示意图,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旋转,副极地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旋转。所以③和⑤ 的方向错误,故选C。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30. ④是暖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A错误; ⑤是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B错误;③是风海流,流向与风向基本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C错误;②④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是暖流,⑤⑥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是寒流,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L为________(晨线/昏线)。

(2)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占全球的________。

A.多于一半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3)A、B、C三地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

(4)这天,A地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

(5)这天,长沙(28°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此时B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

【答案】(1)(23.5°N,60°E) 晨线 

(2)A (3)C (4)6 (5)85.5° 12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难度较大,为能力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本题考查日界线,60°E是12时,故120°W是0时,所以120°W向东到180°这个范围与北京日期相同,占全球的多于一半  

(3)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业越短,南半球相反。C地昼长最短。

(4)A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6点日出,18点日落。

(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长沙为28°N,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是85.5°, B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是12时。

3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其中甲为______斜,乙为____斜。

(2)甲、乙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它是____处。

(3)图中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其影响下甲处的天气现象是__________。

(4)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____;若要采取化石标本,宜选择g处还是b处?________处。

(5)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中形成时间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

A.e—g—d—f—c  B.g—f—d—e—c

C.f—e—d—g—c  D.c—g—d—f—e

(6)任意开伐乙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答案】(1)褶皱 背 向

(2)乙

(3)暖锋 连续性降水

(4)g b

(5)C(2分)

(6)增加 滑坡和泥石流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1)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二者均属于褶皱构造。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3)根据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中暖气团势力强,徐徐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所以该天气系统是暖锋,在其影响下甲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4)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发而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形成的。读图可知,图中g表示的岩石中属于岩浆岩;化石标本存在于沉积岩中, g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

(5)在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底部岩层先形成,顶部岩层后形成。所以f—e—d形成后,由于岩浆喷发形成g,而后 c 又沉积。

(6)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主要,任意开伐乙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多,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3. 下图是2017年3月12日20时我国东部气压分布图。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14分,每空1分)

乍暖还寒,N城市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气温波动明显。N城市3月中旬天气情况的记录:

12日:晴到多云 11~25℃;

13日:多云转阴有阵雨刮大风 12~28℃;

14日:阴到多云 8~12℃;

15日:多云转晴 9~18℃。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图中高气压中心是________(甲/乙/丙/丁),此气团性质为________。

(2)乙锋面是________,假设此时乙锋面距离N城市360千米,向东南方向移动,平均速度约为18千米/小时,推断该锋面到达N城市的大致时间是______________(月、日、时)。此类锋面易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

(3)填写乙锋面的天气变化过程。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答案】(1)甲 寒冷(干燥)

(2)冷锋 3月13日16时 寒潮

(3)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大气活动中心和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1)根据图示可知,甲处气压中心高,四周低,为高气压中心。高气压中心控制降水少,所以此气团性质为干燥。

(2)根据图示可知,乙处是冷锋的符号。假设此时乙锋面距离N城市360千米,向东南方向移动,平均速度约为18千米/小时,推断该锋面到达N城市的大致时间是3月13日16时。此季节冷锋过境造成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

 (3)冷锋的天气特征是: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点睛】


本题考查大气活动中心和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气压中心。高气压中心控制出现晴朗天气,低气压中心控制出现阴雨天气。暖气团势力强,主动移向冷气团是暖锋,冷气团势力强,主动移向暖气团是冷锋。



  本文标题: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80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80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