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时间:2017-09-10 06:2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选择题
1.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 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2.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 草地>荒地>林地    B. 耕地>林地>荒地
C. 荒地>草地>耕地    D. 林地>耕地>草地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4.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5.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日照时数与地貌    B. 地面物质与土壤
C. 坡度与人口分布    D. 地面坡度与交通
 
读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6.甲、乙两盆地中河流
A.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的融水
B.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汛期短于①河汛期
7.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有利条件都是
A. 水运便利    B. 劳动力充足
C. 油气资源丰富    D. 气候适宜
8.甲盆地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 地形平坦    B. 温差大,光照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
 
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域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9.图中,可以反映出
A. 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B. 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 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D. 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减弱
10.在区域发展晚期
A. 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 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
D.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1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
1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 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 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 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二、综合题
13.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A B
人口(万人) 2 239 3 508
面积(平方公里) 27 080 55 375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 760
GDP(亿元) 16 013 5 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三大产业结构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0.26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
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西部沿海地区位于欧洲,两地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东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低,西部欧洲均为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城市化阶段,速度缓但水平高;东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西部要低,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东部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于西部发达国家,且西部以乳畜业为主。
 
2.C
3.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
2.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是天山山脉西部,图中①②③④地,①地、②地地形较平坦,抬升作用小,降水较少,A、B错。③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强,年降水量最多,C对。④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最少,D错。
3.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林地面积小,D错。土地炻苡荒地为主,A、B错。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是荒地>草地>耕地,C对。
考点:区域降水量差异,土地利用类型。
 
4.C
5.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
4.读图,根据河流分布分析,该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①对。根据经纬度,该岛是新西兰的南岛,终年受西北风控制,降水丰富,②错。图中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③对。西南部有峡湾地貌分布,说明冰川地貌发育显著,④对。位于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面积不断缩小,⑤错。所以C对。
5.该岛屿西侧是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光照少,根据河流长度判断,平原面积狭小,以畜牧业为主。东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较充足,平原面积较大,以种植业为主。所以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与地貌,A对。地面物质、土壤 、坡度不是主要原因,人口交通是环境差异造成的结果,B、C、D错。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
 
6.A
7.C
8.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
6.读图,根据经纬度,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A对。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B错。②河位于亚热带地区没有现象,C错。②河的汛期长于①河的汛期,D错。
7.甲、乙两盆地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油气资源丰富,C对。甲地水资源缺乏,河流少,流量小,水运不便,A错。甲地地广人稀,劳动力较少,B错。甲地气候干旱,不适宜,D错。
8.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光照足,B对。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是作物品质好的主要原因,A、C、D错。
【考点定位】河流水文特征比较,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区域作物品质好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经纬度定位地形区名称,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内流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外流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在有结冰期的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根据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
 
9.C
10.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
9.图示三个发展阶段无法体现出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故A项错误;产业结构及第二产业比重也没有得到反映,故B项错误;区域网络系统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外联系逐渐增强,故D项错误。
10.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在区域发展晚期,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低于外围空间,故A项错误;区域发展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故B项错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故C项错误。
 
11.A
12.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试题分析:
11.根据课本所学知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依次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A对。B、C、D错。
12.读图,②阶段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D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是③阶段,A错。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是①阶段,B错。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是④阶段,C错。
【考点定位】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各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
13.(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3分)
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3分)
(2)①③⑤ (2分)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6分)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解析】试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从题干及表格数据,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GDP16013亿元,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
(3)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本文标题: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9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97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2讲用模板比较区域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