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4)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4)

时间:2017-07-04 06:1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考点: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交通分布的因素、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求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交通密度大的原因,主要从需求量和建设条件来分析,同时注意对图中有效信息的提取;第(2)题,注意要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第(3)题,注意审题,该题主要是考查的是区域在交通完善后,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后,进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的前提是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不要盲目地从交通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作答。
【2017江苏地理卷】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5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16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______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6分)
(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______(4分)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______(3分)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高缺粮省市的分布区域主要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少,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所以成为我国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是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根据图16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考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
【点睛】解答该题主要是理解人口变化和粮食增产之间关系,流动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增产速度慢。新中国之所以成功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主要经验有:改革农村生产关系,扩大粮食的市场调节范围,合理调整粮食价格,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017江苏地理卷】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7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18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8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88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