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方法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方法 > 新课程高中地理板图教学新策略(7)

新课程高中地理板图教学新策略(7)

时间:2013-10-20 09:4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学生读图和绘图都可以进行双编码过程,但绘图的学习效果更佳,是因为加入了“动手画”的环节,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更多的交流、启发以及教师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也就是说,课堂上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因素,这样是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凸现学生绘图学习双编码过程的某些重要环节,以提高板图学习的有效性。
(1)掌握分解图像要领,提高对所绘图像的知觉水平
知觉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学生在进行绘图学习之前,首先经历的是对图像的知觉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觉有效性受注视区域大小及其难度的影响。绘图学习的首要环节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分解图像,包括对于学力较高的示范性高中学生群体,尽管实验结果显示,双编码策略对该群体学生的效度不是很大,但作为学习方法的一种,也需要教会学生分解新图像。
地理图像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也就是对图像进行意象编码中的象元,这些符号(象元)都承载着相应的地理信息。一幅图像对于学生来说,是陈述性知识的符号表述形式,是知识的意象表征之一。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新知识纳入旧的知识结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分解新图像时,首先从图像所隐含的旧知识入手,逐一分解图像的其他象元组成。
因此,绘图学习首要环节就是教会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基础开始分解图像各组成部分,从而缩小图像知觉范围、降低知觉难度,提高对新图像的知觉水平。例如,对于热力环流过程示意图,首先从地球表面各地存在的“冷”、“热”不均入手。绘图时,也是首先绘画出这种“冷热”差异;对于绘画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首先从水平气压梯度力开始着手等。
(2)绘图建立知识意象编码,养成对知识进行非言语表征的意识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系统对信息进行表征和加工,一个是言语表征系统负责序列加工和贮存语言信息,所进行的是言语编码;另一个是意象(非言语)表征系统负责处理基于表象的信息加工与贮存。学生绘图学习属于后者,绘图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进行非言语系统的意象编码。
在意象编码过程中,符号起重要的作用,一个符号就是某个事物的表征,地理示意图、知识结构图等往往通过各种线段、箭头等符号,在不同的象元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从而表征地理基本原理。因此,绘图学习的第二步是教会学生,也是通过使用不同的符号,表达象元之间逻辑关系,再现图像所表征的地理基本原理知识。
例如,在“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建立冷热差异与气压高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之间的联系;同样的道理,“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也是用符号表达出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绘图建立知识意象编码的方法非常重要,采用符号表达知识,是对知识的另一种表征方式,使学生知道知识可以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意识对绘图作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加以应用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用双编码理论指导绘图学习,强化地理基本原理的记忆
对信息的言语编码和意象编码可以同时进行并且互相对应,这样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因为以言语系统表征的知识,一般是序列化的,有利于记忆;以意象系统表征的知识,具有直观生动性,有助于理解,两者结合可以相得益彰。事实上,研究结果表明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
因此,绘图学习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这种编码策略,该策略特别适合于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学生。本课题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对男生群体的效果较好主要是双编码较好地保持了这部分学生有意注意的结果,并且强化了意象编码中象元与言语编码中词元的对应,从而帮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男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本原理知识。
  本文标题:新课程高中地理板图教学新策略(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fangfa/5282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fangfa/5282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新课程高中地理板图教学新策略(7)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新课程高中地理板图教学新策略(7)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