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高考地理真题
当前位置: > 地理试题 > 高考地理真题 >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专题解析3-地球上的大气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专题解析3-地球上的大气


基本情况

资料类型:WORD 资料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会员资料 / 中级会员 资料等级:★★★☆☆ 下载浏览: / 发布时间:2014-07-08

资料介绍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专题解析3-地球上的大气
(2013高考题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B9时C12时D14时
2.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5.B6.B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该题选B。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3.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5.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难度:中。
【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C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选项错误。
(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③、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只有①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专题解析3-地球上的大气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专题解析3-地球上的大气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