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经济地理 > 河西走廊-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2)

河西走廊-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2)

时间:2014-08-15 19:2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居延古绿洲毁于元末明初的战火中,公元1368年明将冯胜攻打元在河西的最后一个据点——黑城,由于城墙坚固,久攻不下,遂在河流上游筑坝强令弱水改道西去,黑城因水源断绝而最终被攻陷,居延绿洲随之废弃并变为沙漠。黑城废墟规模不小,城墙高约9米,周长约2公里,夯土版筑,东西两面开设城门,西北角城墙上高高耸立着两大两小四座覆钵式佛塔,城内西北角的将军府,东南角的兵营和城内的街道,还依稀可见,但自然风蚀和人为破坏严重,需要加强保护。

  此外,河西走廊地区还有一些小块古绿洲,亦因水源减少和断绝而消失。如安西白旗堡一带,因疏勒河水在上游的渊泉和瓜州绿洲被大部引用,水源减少和得不到保证而废弃。民勤西沙窝中的一些汉唐屯垦区和三角城、连城等城堡的废弃,除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原因外,与石羊河下游大西河改道东流,水源断绝直接有关。张掖黑河洪积扇西部的西城驿古绿洲,开发于唐,延续至明,因黑河古河床淤高改道东去,灌溉水源断绝而废弃。敦煌南湖的寿昌(汉龙勒城),酒泉马营河下游的草沟井城、新城子,高台摆浪河下游的许三湾,武威洪水河下游的高沟堡、头墩营等绿洲的废弃,也都是水源断绝所致。

  从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形成、分布和兴衰演变的情况可以看出,水是干旱区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地表水及其转化的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决定了绿洲的分布、稳定和兴衰。古绿洲的废弃虽然可以找到许多原因,但根本的一条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的水源减少和断绝。近代在某些内陆河下游地区,也出现了由于水源减少而生态环境恶化和大片农地弃耕沙化的现象。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现实的问题应当注意。在河西走廊地区为了开发和建立稳定的绿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深入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战略。


  本文标题:河西走廊-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jing/760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jing/760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河西走廊-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西走廊-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