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植物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植物地理学 >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

时间:2010-01-29 01:1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某种植物的盖度,是和营养面积相联系着的,营养面积大,盖度也大,因而在群落中的作用也大。盖度的分析,有利于对群落的认识。例如我国东北的鱼鳞云杉林,其生活型谱是地面芽植物种类最丰富。这点却把云杉林的特点掩盖住了。但如果把各类生活型植物的种类系数同盖度系数综合分析,那末,鱼鳞云杉的作用便显示出来,客观地反映了群落的特征。

  盖度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目测法。此外,在草本群落中,往往还采用样针或十字环测定法。在我国通常采用目测法,盖度目测法经常是以百分比来表示的。

  在盖度测定中,由于不同种在同层中或是在不同层中彼此枝叶的交叉或重叠,因此一个群落的总盖度总是小于分层或各个种的分盖度之和,在各层发育良好的群落中,分盖度之和往往可超过100%。

  基部盖度又称纯盖度,是指植物基部实际占的面积。这一方法多用在草本群落中,主要是计算草丛基部的盖度,以此来分析群落和不同种的盖度。

  在林业中,有时研究树干的疏密度和表明木材的蓄积量,也测量树木的树干盖度(又称立木度)。其方法是测定某树种胸径断面积总和(即显著度)与全部树木总断面积之比,以10分数来表示(即相对显著度)。如欧洲的山毛榉—鹅耳枥—椴树林,其树干盖度为山毛榉的5/10,鹅耳枥的4/10,椴树的1/10。

  频度 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水平分布格局,也可以根据频度统计法表示。频度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频度测定是在群落范围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小样方,统计种的出现与否。小样方的大小和数量,与测定对象有关。在草本群落中往往用1dm2的小样地,作50次测定,在对森林树木作频度测定时,建议可用10—25m2的小样地作10次以上的统计。计算式为:

  如在50个样地中,某种出现于45个样地中,其频度=90%,另一个种出现于25个样架中,则频度=50%。某种群的频度与样地中全部种类的频度总和之比值,称为相对频度。

  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 这个概念是美国威斯康星地植物学工作者提出的。因为在森林群落中,特别是种类繁多,优势种不甚明显的情况下,需要用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重要性时,重要值就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确定一个种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不外乎数量、高度、体积、盖度和频度,但在森林的林木层中,确定每一个种的盖度是比较困难的,高度一般用目测也难以获得精确的数据。而重要值的方法就是从数量、胸径和频度来进行统计,根据相对密度(den-sity%)、相对频度(frequency%)和相对显著度(dominance%)的综合,即这三项指标之总和等于一个常数(Den% F% Dom%=300)。这样可以把三个不同性质的特征,综合成一个数值,而每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可从这个数值的大小显示出来。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可避免只用单一指标来表示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的偏差。这个方法在我国森林群落的研究中,已被人们所采用。例如在贵州绥阳县宽阔水林区的夏绿常绿阔叶混交林的重要值统计中,以数字表示了不同种类在群落中的作用(表4-4)。从表可见,亮叶山毛榉的重要值占首位,三项指标均高,特别是相对显著度,青冈栎占第二位,这样就确定了这是一个以亮叶山毛榉和青冈栎为主的混交林。

  生物量(biomass)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通常用kg/m2或t/ha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见后文)。

  年龄结构 是研究种群的重要方面,能提供种群在过去、当前和将来的群落中所起作用的某些信息。两个不同的种群,尽管数量特征都相等,但由于年龄结构的差异,在群落中的作用可以完全不同。根据各年龄级个体的多寡,把种群划分为增长种群、稳定种群和衰退种群三类。
  本文标题: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iwu/47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iwu/479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