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遥感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遥感概论 > 地质判读(3)

地质判读(3)

时间:2013-07-18 13:3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火山岩。一般侵入岩比喷出岩容易识别,其中大、中型酸性侵入岩尤为明显
可辨。

1.侵入岩的判读。侵入岩在卫星图像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整体轮廓
一般容易与围岩区别开来。
表.. 6-1 西北北山地区不同颜色花岗岩反射率地面实测值


(引自《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教程》)

侵入岩在卫星图像上色调较均一。一般情况下,酸性岩和碱性岩色调为
浅灰至灰白色调。有时酸性岩体上植被丛生,色调受到植被干扰,呈深色调。
而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一般为深灰至浅黑色调。

在卫星图像上,裸露的侵入岩常表现出与围岩在色调、地形、水系等方
面的差异。在半覆盖和覆盖地区,色调就不能作为主要标志,而是以地形、
水系、植被和人文标志等反映出的图形特征来判读,酸性岩和碱性岩一般为
正地形,基性岩和超基性岩一般为负地形。酸性、中性岩水系多为树枝状。
基性、超基性岩水系显示出环状、放射状、局部为树枝状等来区分和判读。

2.喷出岩的判读。喷出岩分为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两种。
火山碎屑岩分布于火山锥附近,表面较光滑,容易受到雨水冲刷,形成
稠密的冲沟。火山碎屑岩厚度变化较大,稳定性差,在图像上呈现出宽、窄不一的条带状或斑块状纹形。有的构成山地和陡峭的山脊,有的构成小丘岗。
色调变化大,从浅灰、暗灰到深灰。此外,常伴随火山熔岩或残留的火山形
态。

不一的条带状或斑块状纹形。有的构成山地和陡峭的山脊,有的构成小丘岗。
色调变化大,从浅灰、暗灰到深灰。此外,常伴随火山熔岩或残留的火山形
态。

(三)变质岩的判读

在三大岩类中,变质岩在图像上的色调和图形都较复杂。一般情况下,
正变质岩的光谱特性及其色调特征与岩浆岩相似;副变质岩的光谱特性及其
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岩浆岩相似。但不同的原岩经受不同的变质作用
后,生成种类繁多的变质矿物,岩石结构构造复杂,直接影响了变质岩的光
谱特性和色调特征。变质岩的反射光谱特性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决定的。由浅
色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英岩、大理岩、混合花岗岩),它们的风化面颜色
一般较浅,反射率偏高,图像上色调较浅;暗色矿物含量较高的岩石(如黑
云母片麻岩、角闪岩等),它们表面风化颜色偏深或呈黑色,图像色调呈深
灰至黑色。

变质岩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0.4—2.5μm)的光谱特性主要与铁、铝、
铜等金属离子和羟基、碳酸根离子及含水量密切相关,图
6-16表示几种变质
岩的反射光谱曲线。从图中看出,不同曲线在蓝光波段有明显差异,这是由
于岩石中所含的铁、锰离子引起的,并在
1.1μm波长之前出现明显的吸收
带。各种变质岩均在
2.2—2.45μm附近分别出现羟离子的强吸收带。由于各
种岩石羟基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含量不同,故表现的吸收强弱不同,反映出
各种岩性反射光谱曲线的明显差异。因此,采用
TM
7图像,通过色调差异亦

可能把变质岩类型区别开来,但色调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因此往往结合图形
特征进行综合判读。

变质岩的图形,由于原岩不同亦有明显差异。正变质岩在卫星图像上具
备岩浆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综合纹形特征,其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的发育或
混合岩化作用,在图形背景上叠加一些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图形特征,总体
上形成具有模糊的片麻理的块状纹形特征。

副变质岩在卫星图像上具备沉积岩与变质作用产物的双重纹形特征,即
副变质岩在总体轮廓上保留了沉积岩的条纹、条带图形特征。由于变质作用,
这些条纹、条带显示出高度塑性流动的回曲状、飘带状,在图像上具有模糊
的条带状纹形。混合岩则具有杂乱的团块状纹形,并可综合其它特征及实际
资料综合进行判读。
  本文标题:地质判读(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ogan/1108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ogan/1108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遥感概论:地质判读(2)
欢迎你对地质判读(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质判读(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