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数字地球百问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数字地球百问 > 我国如何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

我国如何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

时间:2015-10-03 07:4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数字地球是美国继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与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无论从空间和信息技术角度,还是从数字地球的大规模、高投入、跨学科、全球性等特点来看,数字地球的建设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作后盾。但现有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尚不足于支撑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目标,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与“不发展”两面为难的境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近20年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还不具备同发达国家争雄的实力。这表现在实现数字地球的一些关键技术,像如何发展新一代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和高速图形图像宽带网络;海量空间数据存储能力和基于国特网的空间数据互操作;以及如何实现虚拟现实模拟技术等方面,还相对落后。

既然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不允许我们全方位地发展数字地球,而数字地球又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呢?

1998年有关部门曾召集相关学科的科学家讨论,商定如何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与会的科学家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其中就“中国究竟要不要搞数字地球的问题”达成共识,指出中国不仅要发展数字地球,而且要利用数字地球挑战所带来的机遇,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式。既要注意通过学习和引进来尽快夺取发展的制高点,又要特别注意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保持自己在研究、技术、开发应用上的相对独立性。从技术角度看,我国具备发展数字地球的能力。近20年来我国的空间对地观测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资料,我国自己的资源卫星即将上天。一批国家级的地理数据库已经建立,包括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100万和1∶25万数据库、海洋信息(资源、环境、灾害等)数据库、气候气象数据库、环境信息(监测)数据库、矿产资源数据库、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1∶10万土地资源数据库等。近几年又铺设了国际海底光缆数字通讯网,并规划建设香港、上海、汕头等信息港和参与气象、资源等遥感卫星和铱系列通信卫星的发射计划。这些基础设施是中国进行数字地球工程的重要框架和组成部分。从发展战略上看,专家们建议近期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1)要制定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射规划,发射小卫星系列,以解决地理空间信息源问题;(2)要下决心实现通讯系统的“三网合一”;(3)要加快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最迫切的任务是要解决数据的标准、规范与共享问题;(4)要加强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5)要大力普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发展国产软件平台,培育数字地球的用户市场,为远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即逐步地将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管辖范围内地表、地下和太空的多尺度、多层次的地球信息数字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字化的三维、动态空间数据库,建设覆盖全国的宽带高速图像图形传输网络,发展虚拟环境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应用模型。


  本文标题:我国如何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bai/102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bai/1028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如何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如何面对数字地球的挑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