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历史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历史地理 > 我国历史自然地理(2)

我国历史自然地理(2)

时间:2010-01-29 03:1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这次低温事件对早已活动于中国各个地区的先民有哪些影响?与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大禹王时“洪水横流,泛滥成灾”,禹王治水传说的分布和传播有什么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

  三、四千年以来,中国气候发生过数次转暖、转寒交替变化的波动,殷商时代是全新世暖湿期的最后一个时段,自此以后总的气候趋势是变冷、变干。

  1.西周气候寒冷期

  从公元前10世纪起的西周早期,约100—200年间,全球气候下降,这是全新世暖湿气候结束后的第一个寒冷时段。无论先秦文献还是考古发现,都无法证明犀象再度活跃于黄淮海平原。用“象”的形象作为青铜器的纹饰也只流行于商末和西周前期。

  2.春秋气候转暖期

  大约至公元前8~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气候又渐渐转暖。

  3.秦汉气候降温期

  从战国时代开始至西汉中叶,寒冷气候开始侵袭中华大地。

  现在通行的二十四节气是在秦汉之际最后确定的,始见于《淮南子》。其霜降平均日期,在黄淮海地区相当于公历10月24日左右,比今天郑州、西安(10月30日霜降)提前了一周。

  长城是农牧业生产方式变更线的标志,该时期地球上出现了相应的人类活动:匈奴人南侵与西迁,亚欧民族大迁移。

  4.西汉中叶至东汉末的温暖气候

  西汉中叶,全球气温有一个突发性的回暖,导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1)华北平原北部的渤海湾出现大范围的海侵现象,其范围波及4米等高线以下地区,其现象反映在历史书籍记载上即“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其后果是沿海地区的当地文化遗存发生中断。

  (2)西汉中叶开始,黄河中下游多次出现决溢、泛滥。汉武帝和王莽时期,曾发生两次黄河大改道。 5.魏晋南北朝气候寒冷期

  东汉末年,中华大地气候又表现出向寒冷转变的迹象。东海、东莱、琅琊等郡出现水井冻冰厚尺余的现象,渤海湾也有冰封记载。

  这个时期最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是北方游牧民族轮番入侵中原农耕地区,导致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浪潮和民族大融合。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孝文帝改革。

  6.唐代前期气候转暖期

  公元七、八世纪,黄河流域气候一度转暖,长安地区盛开只能抗御零下14℃最低温度的梅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柑桔基本无冻寒,估计年均温度高出现今2℃,有人认为梅、桔皆为皇苑中人工栽培的观赏植物,不能作为确定温暖的指示,主要还应根椐史料中的记载:

  (1)没有突发性极冷事件

  (2)无频繁寒冷天气

  (3)也无明显气候突发性增暖,

  从而估计,当时的气候较南北朝为暖而与现代相差不大。

  7.唐中叶以后至五代时的气候寒冷期

  有人依据《全唐诗》中关于宫廷梅花诗和咏寒诗篇的时间分布,认为天宝以后至五代的300年间中国东部气候有向寒冷方向转变的特点。沿海冰冻记载增加。所以认为整个唐代仍应划入魏晋以来的寒冷期范围内。

  例如:北宋初撤消了唐代在河南博爱地区设置的司竹监,此事与五代时气温下降,竹林规模缩小有关系。

  这个时期相应发生的历史事件主要是五代后期契丹人屡屡南下。

  8.北宋至元中叶气候温暖期

  北宋中期气候又向温暖方向转变,其主要特点是冬季温暖现象的记载频繁出现。北宋资料中较多记载了京城开封一带的偏暖现象,宋人文集对物候的记载较多。所以,这一时期主要依据物候来推测气候的变化。

  9.元代后期至清代的气候寒冷期

  大约从十四世纪初开始,整个地球气候进入了一个寒冷阶段,其状况仅次于一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大冰期的程度,所以人们把这段离现代最近的寒冷气候称作小冰期(LITTLE ICE AGE)。最显著的特征是寒冷事件大大增加,这段时期的研究依据主要靠地方志。
  本文标题:我国历史自然地理(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di/100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di/1001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我国历史自然地理(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历史自然地理(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