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理论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理论地理学 > 系统的边界——地理面(5)

系统的边界——地理面(5)

时间:2010-01-29 02:1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在地理面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和能量,是通过大气环流的方式实行输移的。由于气体的自由度最大,运动速度也远较地质循环和水循环快,交换能力也相当强,因此它在地理面中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

  大气环流对调节地理面的温度、湿度状况,以及供给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等方面,均具极大意义。例如在赤道发生的环流,平均每秒可以流动空气2×108吨,因此它能大规模地改变地理面中的能量、动量、水分和其它物质的分配,也是制约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基本因素之一。寒潮,就是大气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在地球整个亚热带地区(中国的亚热带部分除外),由于气流的堆积,伴之下沉时的干燥和炎热,使得这一地带普遍形成了大片的沙漠。世界上最著名的沙漠区几乎都处于这一区域,这对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使这一区域的植物初始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而该地带内的我国东南沿海及广大的长江以南地区,则由于季风环流的作用,雨量丰沛,成为盛产粮食及其它农产品的鱼米之乡。由此不难看出,大气环流状况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4)生物循环。在地理面中,生物循环的主体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循环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生物本身就是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的一个联系环节,从而使它成为整个地理面中能量交换与物质循环的一个基本通道;其二,也是最本95质的,生物实现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的互相转化。这种生物循环的本质体现,将在本书以后的有关章节中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地理面在4类循环间处于一种中枢的地位,它能将这四者的动态过程紧密地偶联在一起,从而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由各处所提供的物质、能量及基本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只要在其中有任何一个循环过程发生了较大的扰动,偏离了正常的运转速度和形式,将会立即被深刻地反映出来。

(四)地理面中投下了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子

  地理面所在的空间,正好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本场所。在地球的演化史中,自从人类出现后,地理面既成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又是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同时,人类日益规模扩大的生产活动,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地理面,二者这种互相作用的关系,成为地理系统又一个明显的特点。人类活动大规模地改变自然条件,最根本的体现是在对地表面能量条件与水分条件的改造上。我国现有16亿亩的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0%,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的搏斗中所获取的宝贵财富。农业土地的开垦,首先改变了陆地地表的太阳能辐射状况。假定以农田去取代天然的针叶林,则立即会将地表的反射率提高5~10%,地表反射率的提高,在太阳的总辐射值不变的条件下,意味着地表收入太阳辐射能的减少,加上植物的类型也由木本改变为草本,由多年生变为一年生,可能使得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效率比原来要低。但是亦应看到在另外一些方面所获得的益处:作为空气动力学特征之一的地面粗糙度相应变小,这样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风的垂直剖面分布与乱流扩散速率等,亦随之发生相应改变,重新确立了新的平衡状况。在植物品种由木本变为作物后,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在分配上与运转上也都有了差异,人类直接取食的那一部分增大了,尽管其总的初始生产力水平相应地降低了,但却不能为此无条件地阻止人们永恒地保持天然状态而不去触动它。

  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农业生物层的地表状况,而且还按照农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及时而充分地提供水分(通过灌溉)或者移去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涝);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通过合理施肥)及改良其它一些不利的自然因素。以人工灌溉而论,这是在农业中人类又一项具有全球规模的巨大活动。据统计,1900年世界上总的农业灌溉面积仅约7200万亩,到1955年已达14.4亿亩,而到1968年,已增加至18.8亿亩。从1955年至1968年的10余年间,全球耕地中的灌溉面积扩大了30%,每年平均以2.4%的速度递增。
  本文标题:系统的边界——地理面(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7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7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系统的边界——地理面(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系统的边界——地理面(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理论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