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理论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理论地理学 > 人文过程的组织效应(3)

人文过程的组织效应(3)

时间:2010-01-29 02:0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任何两个事件的组合,其组织效应不可能只是它们之间的简单加和。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及过这种原则。现在,它又成了现代系统论所遵从的基本原理之一。从组织效应的观点出发,整体的价值,与各要素组合时的简单相加不一定相等,它可以大于或小于各组分的迭合,当然在某种情形下,也有可能出现相等的机率。

  互相组合的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联系的方面,表征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称作“相关因子”,充分地利用相关因子的含义,可以为形成合理结构提供可靠依据的线索。此种相关因子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各组合要素的性质、数量、组合方式与结合力的大小,而结合力在人文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可以用吸引力、可接近性、联系信息量大小等指标表征。至于相关因子在组合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所表现出的对组织效应的影响,可用数学形式表述如下。

  假设一个系统仅有两个要素,它们的组织效应不仅可从这两个要素的优先排列顺序上认识,也可从这两个要素之间的不同距离上认识,即断定这两个要素互相接近时,其组织效应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两个要素间互相交换的信息量越多,所表现的组织效应也越强。很明显,许多要素实行组合时,不单与要素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组合方式所形成的距离(可用所交换的信息量大小表达)有关。这样,经过组合后的效应(有时可用能量V表示),是各要素本身性质与组合距离r的函数,写成:

V=φ(A,B,r) (17.18)

  式中A与B分别表示实行组合的两种要素。至于所说的函数形式φ,可能有如下几类:

  (1)加和式模型:在此类模型中,两要素互相组合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与此二者组合的距离呈反比,而且还与这两个要素本身的大小有关,其组合效应表示成:

V=K(A+B)/r (17.19)

  式中K为加和式组合系数。

  (2)正比式模型:这类模型提出了组合效应与两个要素本身的强度成正比,表示为

V=KAB/r (17.20)

  (3)幂式模型:组合效应与要素距离的幂函数有关,表示成:

V=KAs1Bs2(A+B)h/rn (17.21)

  式中S1和S2分别表示各要素的组合指数;h表示加和指数;n表示距离指数;K为幂式模型组合系数。显然在使用时,幂式模型要复杂一些,但相对来说,它的模拟效果也更为精确。以后要介绍的空间势函数或者人文地理中的引力模型,宏观上都属于此种类型。

  (4)指数式模型:通常表达为:

V=KABe-cr (17.22)

  其中c为衰减指数。在这一类模型中,组合效应随着距离而急剧衰减。这类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可以遇到大量的实例,将要介绍的著名的威尔逊方程,就与这类模型相近。

  事实上,进行组合的要素不仅是两个要素,可能是多个要素,但它们所遵从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

  3.调控性原则

  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事件,可以通过某种调控达到自稳状态;在人文过程中,则可通过政策的调整,达到某种稳定的状态。这里所谓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整各要素的组合关系而实现的。

  关于调控趋稳原则,可从以下两方面认识:其一,利用反馈调控作用,使事物的内外条件相统一,达到在该种状况下的最优态;其二,当已经达到最优态时,如何利用反馈使组合系统保持稳定地运行。有关自然界的组合关系,都要经受各种应力的干扰,面对这些干扰,如果组合关系的弹性足以使其重新恢复到平衡点而不致崩溃的话,则它可以维持下去,否则将会解体,必然会由一种新的组合关系所代替。所以某种组合关系维系时间的长短,与其调控能力呈正相关。

  在人文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组合方式上的调控作用。例如投资方向就会通过价格表现以及供求关系进行调节,不过有一点与自然界不同,那就是在人文过程中的调控,可通过所制定的法律、法令、政策加以限定或鼓励,这与自然界纯自动式调节是很不一样的。
  本文标题:人文过程的组织效应(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ilun/740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ilun/740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人文过程的组织效应(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文过程的组织效应(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理论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