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科学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科学概论 > 水圈

水圈

时间:2013-10-04 21:5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水圈

水圈(hydrosphere)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水(water)是组成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水圈的组成

(一)水的分布

自然界的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海洋与大陆表层之中。地球水体的总质量为1.5×1018t,体积约1.4×1018m3,其中,海洋水约占97.212%,大陆表面水约占2.167%,地下水为0.619%,大气水占0.001%(表2.2)。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能被人类饮用的淡水只占所有水体的一小部分,而且大部分又为固结在两极及高山地区的固态水。如果设想将地球表面全部削平,水圈的水体足以覆盖整个地球达2700多m厚。

(二)水的类型

水的分类方案很多,主要是根据研究任务、目的、内容不同对水采取不同的分类,如按水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汽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依水中的含盐量又可分为咸水、半咸水和淡水。若按天然水所处的环境不同可分为:海水、大气水和陆地水3类。

1.海水(sea  water)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积水盆地,是水圈的主体。

表2.2  地球上水的分布

 

(1)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密度、压力和透明度。海水的温度常随纬度和水深的变化而变化,低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高;深部的海水温度较稳定,常在(-1~4)℃之间,而表层的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海水的盐度和温度,0℃时,正常盐度(35‰)的海水密度为1.02g/cm3,密度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通常深部海水的密度较大,而浅处较小;近岸边的较大,而海洋中心的较小。海水的压力是指海水自重产生的静压力,海水每加深10m  约增加105  Pa。海水的透明度是指海水透过光线的能力,一般近岸带的海水透明度低,而远岸的海水透明度高。

海水的化学性质  海水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目前已知的有72种,但常见和含量较高的有12种(除  H、O以外),它们是Cl、Na、Mg、S、Ca、K、Br、C、Sr、B、Si、F。这12种元素的含量约占海水中除O、H以外的所有元素含量的99.8%。海水中常见的盐类是NaCl,其次是MgCl、MgSO4、CaSO4、K2SO4和CaCO3。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称为盐度,以千分率(‰)表示。大洋中的盐度介于33‰~37‰之间,通常以35‰代表海洋的标准盐度。如果明显高于35‰的海洋称咸化海,如红海的盐度大于40‰;低于这个数值的称淡化海,如波罗的海的盐度小于10‰。海水中溶解的气体有O2、N2、CO2、H2S等,O2主要分布于海水的表层和近岸地带;H2S通常聚集在海水流动不畅的海域,如海湾或海底;CO2在海水中分布较广。

(2)海水的运动

海水在风、日月(天体)引力、地震、火山爆发、太阳能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海水的运动有波浪、潮汐、海流(洋流)和浊流等几种形式。

波浪(sea  wave)波浪是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当风刮过海面时,风与海水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海水产生运动形成波浪。海水运动时,水质点基本上绕某个平衡位置作圆周运动,只是向前移动很小的距离(图略)。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时,当运动到最高点就形成波峰,运动到最低点就构成波谷,而波高就相当于水质点运动圆周的直径。在水的内摩擦力(粘滞力)的作用下,一个水质点就带动下一个水质点运动,并依次传递下去,就形成波浪,使水面呈波状起伏(图略)。水质点的动能同时也向水面以下传递,但由于水深增加,压力加大,内摩擦力增加,亦即阻力增加,所以水质点的运动圆周随水深增加变得越来越小。实验证明,水质点运动圆周的直径的减小与波长为函数关系,当水深相当于1/9波长时,在该点水质点运动直径为1/2波高;当水深达1/2波长时,水质点的运动圆周直径仅为0.04波高,即波浪运动已很微弱了,一般把此深度认为是波浪作用的下限。地震、火山喷发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强烈运动,产生汹涌的海浪,波高可达几十米,这种海浪称海啸。

潮汐(tide)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叫潮汐。潮汐是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形成的。引潮力主要是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地-月系质心旋转、绕太阳公转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所以引潮力主要包括太阳-地球间的引潮力和地球-月球间的引潮力两部分。由于月球距地球较近,是引潮力的主体部分;太阳的质量虽然很大,但由于距离地球太远,其引潮力仅为月球的46.6%。以地球-月球间的引潮力为例(图略),月球对地球上每一点的引力大小是各不相同的,以地-月质心连线上的对月点为最大、背月点为最小,地心处为平均值,方向总是指向月心;而地球绕地-月系质心绕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在地球上各点大小相等(等于月球对地心处的平均引力值),方向相同,但与月球对地心的引力方向相反;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构成引潮力。该合力在对月点和背月点最大,且方向垂直指向球面外空间,因而可使海面上升凸起,发生涨潮,当海面达到最高点时称高潮;而在距对月点、背月点方位角为90°的地区,合力最小形成落潮,当海面达最低点时称为低潮。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天内可出现两次涨潮和落潮。同时,太阳的引潮力也可引起潮汐现象。如果当月球、太阳、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朔、望月)时,可出现高潮特高、低潮特低的大潮,而在上、下弦月时,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相互抵消,出现小潮。潮汐在中低纬度地区较发育,向两极逐渐减弱。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作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潮流。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落潮时潮水退回外海。在平坦的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可影响到相当宽的范围;在狭窄的海峡、海湾、河口区,潮流可形成汹涌的潮浪,如我国的钱塘江口。

海流(洋流)(ocean  current)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称海流(洋流)。它好像大洋中的一条河流,宽度从几十公里到百公里以上,涉及的水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流程长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流速一般每小时数公里,流径一般不易改变(图略)。洋流又可分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表层洋流主要由信风及海水密度差引起,方向以水平运动为主。根据流动水体的温度与周围水体的温度差异又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著名的太平洋北赤道海流流程长达13000km,海水由中美洲西岸沿北纬10°~20°之间西流,直到亚洲东部菲律宾;再由此向北偏转,经我国台湾岛东岸、琉球群岛西侧,直达日本东岸,称黑潮(或台湾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在日本北海道东侧与千岛寒流(也称亲潮)相遇后再折向东,流向阿拉斯加;进而再沿北美洲西岸南流形成寒流,补偿赤道附近流走的海水。深层洋流主要由海水温度和盐度差异引起,方向有水平的和垂直的运动。例如在大西洋,海水由格陵兰附近下沉,沿海底穿过赤道,至阿根廷东部上升,再由表层流回北方。

浊流(turbidity  current)浊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其比重介于1.2~2.0之间,常携带大量粘土、砂及砾石。浊流一般形成于大陆架外缘、大陆坡上部或河口三角洲前缘,因那里的海底坡度较大,且有大量未固结的沉积物。浊流多由地震、火山等因素引发,在重力的作用下常以巨大的惯性“一泻千里”地穿过大陆坡,直达深海平原,其流速可达20~30m/s,因而具有较大的剥蚀、搬运能力。
  本文标题:水圈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kegai/1016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kegai/1016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地球科学概论:水圈(10)
欢迎你对水圈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水圈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