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环境保护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环境保护 >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

时间:2010-01-29 03:2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城市生态建设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环境系统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集中、非农业人口大量聚居的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单元的复杂系统,它不但包括被改造过的城市自然环境系统,还包括经济环境子系统与社会环境子系统(图2-5)。

2.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居民(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的组合即为城市生态系统。这类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得多,它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即自然生态子系统、经济生态子系统与社会生态子系统(见图2-6)。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是由自然再生产过程、经济再生产过程及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图2-7)。在这个系统中人是主体,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是中间环节,但却起着决定性作用。调节控制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应从这个环节入手。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决定。城市的总体构型、功能区划、密度及其分布、绿地及其分布、交通网络等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物理结构)。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时期其空间配置(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是不同的。城市中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断改变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物理结构)。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与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组成的营养结构(一般为4~5级)形成生物量金字塔(图2-8),顶层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生物量之比,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为1∶6000。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顶层消费者,人与生产者生物量之比,在苏州旧城区是15∶1,与自然生态系统大不相同。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改变了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集中,使大量的物质(包括人工合成的难降解的物质)进入生态循环;能源消耗激增,交通量和信息流也大为增加,改变了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的运行状态,并增加了人口流、货币流两种生态流,形成了具有新特点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

城市居民的开发建设活动,构筑了大量的人工技术物质(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改变了原有的空间分布,造成地形的变迁,改变了自然土壤结构与性能,减少了绿地,增加了不透水的人工地表,改变了原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和还原功能。

(4)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非自律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由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量)远少于顶层消费者,所以城市生态系统要由外围的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输入大量的物质与能量,除一部分经加工输出外,其余在城市内消费,将废物排入环境。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不能自我供养的非自律系统。

3.城市生态建设

学术层次的、广义的城市生态建设可表述为:运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建立最佳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人类-环境”),并把它调控到最佳运行状态。这种城市生态系统高效、低耗,生产生态位和生活生态位高,自我调节能力强,不易遭受破坏,生存力强,可持续发展。这是人们理想的生态城市。

就现实情况而言,城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并实施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1.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必须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以生态理论为指导 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必须掌握运用好生态规律,运用生态理论及生态位原理分析城市生态特征和生态位势。

(3)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 城市生态系统破坏、衰败甚至崩溃(像某些湮没无存的城市),主要是城市可利用资源的破坏、枯竭,不能为城市提供生存力。所以,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必须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优化资源开发的时空条件,开发强度不应超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4)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制定生态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数据资料要真实可靠,规划内容要符合市情,目标要求和措施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并科学、合理、可操作。

2.生态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1)主要内容 包括下列各项:①生态特征调查分析;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及趋势分析;③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分析;④城市生态位势分析;⑤生态环境区划及重点保护区的确定;⑥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具体目标;⑦生态建设的规划方案及优先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⑧生态建设规划的实施。

(2)制定生态建设规划的程序(见图2-9)从图2-9可以看出,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章不拟全面论述,仅对其中3个主要问题作概括阐述。

3.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分析

(1)城市生存力的含义 指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能力,是由城市自然生存力、经济生存力、社会生存力组成的综合统一体。

城市自然生存力是指一个城市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城市经济生存力是指城市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城市社会生存力是指城市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三者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城市可利用的总资源所提供的生存力即城市的综合生存力(通称城市生存力)。

(2)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 可有下列两种表述方法:

第一,我们留给后代人的城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总和,不少于我们这一代人所拥有的这3种资源的总和;

第二,城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利用、消耗量不超出各类资源的可供量。

(3)城市生存力可持续性分析 主要依据上面的第二种表述来分析。计算城市生存发展过程中各个期间(如:到2005年、2010年、2020年)对城市资源的需求量,并预测城市资源的可供量,如果需求量(消耗量)明显超出可供量,则城市的生存力将会遭到破坏,长期下去将使城市衰败。生态建设是培育城市生存力的重要措施。

4.城市生态位势的分析

城市生态位(Ec)可分为生产生态位(Ecp)和生活生态位( Ecl)。生产生态位主要指人力资源、财力、物力、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生活生态位主要指就业机会、供应状况、居住密度、绿地、文化教育、医疗、通讯、服务等。生产生态位描述了城市生态因素有利于生产经济发展的程度;生活生态位则描述了城市生态因素保障居民安全、舒适生活的程度。

城市生态位势分析有两方面:一是对比同类城市(如沿海开放城市)之间生态位的差异;二是对比理想城市生态位与现实城市生态位差异。下面简略介绍其方法步骤。

(1)城市生态位定量或半定量评估 分别计算评估生产生态位(Ecp)和生活生态位(Ecl),再用下式计算出城市生态位(Ec)。

(2)对比同类城市间生态位的差异 分别计算出同类型的两个或多个城市的城市生态位,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3)对比理想城市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的差异 经过筛选确定城市生态位的评估参数(评估因子),经凋查论证、专家咨询,确定评估因子中每一个单因子的分级评分标准(分为5~10级),最高一级的综合评分即为理想生态位所得的评估分数;对照各因子分级评分标准,根据城市生态现状的调查数据,即可计算出现实城市生态位的评估分数,然后将两者对比找出差异。

5.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战略目标

(1)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 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国家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全国生态建设规划中,按3个阶段提出奋斗目标:①从1999~2010年,用大约12年的时间,坚决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的黄河、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②从2011~2030年,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之后,大约用20年时间,力争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③2031~2050年,再用20年时间,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第二,本城市的性质功能及现实生态位。

第三,本城市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战略目标的表述 一般城市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如果以1998年为基准年,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规划:一是由1999~2010年,二是由2011~2030年。城市发展变化较大,更远期的规划难以预测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分两个阶段规划,战略目标可作如下表述。

第一,1999~2010年的战略目标是: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与环境基本协调发展;城市生产生态位与生活生态位都有所提高。

第二,2011~2030年的战略目标是:城市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重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生态位明显提高,资源与环境状况基本能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3)说明 上述战略目标的表述仅是举例性质的。对于某个确定的城市,实际制定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就要对战略目标做具体说明,并以此作为确定生态建设规划具体目标的依据。
  本文标题: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bao/105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bao/1053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