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概论 > 日食和月食现象

日食和月食现象

时间:2014-08-18 09:0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日食和月食

 

一、日食和月食现象

  朔日时,在地理上一定的区域内,有时会看到光辉夺目的太阳圆面一部分变得黑暗,甚至整个日面完全变暗。不一会,太阳又恢复了原来的光辉,这种现象叫做日食。

  望日时,在地球上一定区域内,有时会看到洁白光亮的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过一段时间后,又渐渐恢复了原来的一轮明月。这种现象叫做月食。

  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277下才能发生。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所决定的,它们同天体的影子有直接的关系。

  1.天体的影子

  在发光天体的照射下,邻近它的不发光天体背光方向,总会有一条长长的黑影,这就是天体的影子。地球和月球都是自身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们的背日方向,都拖着一条很长的黑影。

  由于地球和月球都比太阳小,它们的影子都分为本影、半影和伪本影三部分(图5-5)。

 

  本影呈圆锥形,圆锥顶指向背日方向。它是影子的主要部分。本影范围内完全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因而最黑暗。本影的长度(从射影天体中心到本影锥顶端的距离),可以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几何原理求得。如图5-6所示,设S为太阳的球心,O为地球(或月球)的球心,AS为太阳半径,BO为地球(或月球)半径,SO为日地(或日月)距离,OC为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的地球(或月球)本影长度。过O作辅助线DO∥AB,则△DSO相似于△BOC。

  由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故:

  OC∶SO=BO∶DS

  因为AD=BO DS=AS-BO,故

 

  可见,本影的长度是由太阳半径、地球(或月球)半径和日地(或日月)距离三个因素所决定的。这三者(即上式等号右边各项)都可通过观测得知,代入式中即能求出本影的长度。根据公式计算,可以求得如表5-2地球、月球本影长度的几项特征值。

  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半径,都是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日地距离、日月距离都是不断变化着的数值,因此,本影的长度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当日地(或日月)距离增大时,本影随之增长;当日地(或日月)距离减小时,本影则随之缩短。

表5-2 地、月本影长度

 

  伪本影是影子较暗的部分,中心光线照射不到,而周围光线则能照射到,也呈圆锥形。

  半影位于本影、伪本影的周围,一侧光线照射不到,另一侧的光线则可以照射到。

  2.日食和月食的种类

  日食和月球的影子有关。月球本影长度大于月地最近距离,而小于月地最远距离。这样,在月球、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当月球到达太阳和地球之间,只要三者相互位置合适,月球又位于近地点时,月球的本影就会投落到地球表面。若月球此时在远地点,其本影到达不了地表,但半影或伪本影也还能投落到地表。地表被月球影子扫过的地方,因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会看到太阳圆面部分或全部变黑暗。这就是日食。可见,月球影子投落到地球表面,是发生日食的直接原因(图5-8和图5-9)。

  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日全食和日环食也合称为日中心食(图5-7)。

  日食的种类主要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也取决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化。在地球上,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区内,人们会看到日、月中心几乎重合,太阳全部被月球遮住,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圆面,这就是日全食(图5-8)。

  当具备日食条件时,如果月球正处在远地点,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球,投落到地表的伪本影所扫过的范围内,人们会看到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央部分,周围仍留下一个光亮的圆环,这就是日环食(图5-9)。

 

  只有月球半影扫过地表,以及日全食(或环食)区以外地表一定范围被月球半影扫过时,在半影内会看到太阳圆面一部分被月球遮挡而变黑暗,这就是日偏食。

  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月球不会发生环食,主要和地球本影长度有关。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地球的本影长度远远大于月球本影的长度,也大大超过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即使月球在远地点时,月地距离也不及地球本影最短时长度的1/3。这样,月球沿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根本不会出现从地球伪本影中通过的机会。因此,也就不可能有月环食的现象发生。

  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公转轨道外侧,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只要三者相互位置合适,月球将从地球本影中通过。如果月球全部从地球本影中通过,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将完全被地球所遮挡。因太阳光的红光部分很少被地球大气吸收,太阳光通过地球大气层时,大气层把红光折射到月面上,使完全掩没于地球黑影中的月球,变成一个铜红色的圆盘。这就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全食。

  如果月球只有一部分从地球本影中通过,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只有一部分被地球遮挡住。在地表月食区将会看到月面的一部分变得黑暗,这就是月偏食。

  月球从地球的半影中通过时,月光虽有所变暗,但亮度变化很微弱,用肉眼观察很难察觉。因此,月面只被地球半影遮挡的现象,叫半影食,一般不算是月食。

  3.日食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日食和月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只有当月球、地球和太阳位于(或基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发生日食或月食。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朔日,将发生日食;这种情况出现在望日,将发生月食。

  日食形成的条件,概括说就是:在黄道与白道交点(或交点附近)日月相合。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日月相合。地球上之所以能看到日食现象,是因为月球影子投射到了地球表面,或者说月球遮住了太阳。这种情况只有在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才有可能出现。因此,日食必定发生在日月相合(或朔日)时。

  第二,太阳在天球上位于日食限角之内。月球绕地球每月公转一周,它经过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机会很多,每个朔望月内,都会发生一次日月相合。黄道和白道相交成5°9′的夹角,月球在白道上作视运动,每个朔望月都从黄白两个交点(升交点和降交点)各经过一次。而太阳在黄道上作周年视运动,经过黄白两个交点的机会一年则各只有一次。这样,月球和太阳同时从黄白某交点经过的机会就不是太多的了。因此,日月相合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也就不是所有的朔日都能在地球上看到月球遮掩太阳了。如果日月相合发生在太阳位于黄白交点(或交点附近),即当月球和太阳同时(或几乎同时)经过某黄白交点时,日、月、地三者才会位于(或基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发生月球遮掩太阳的现象——日食。

  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分别约有32′和31′的视直径。因此,除了日、月、地三者球心位于同一直线时出现日食外,在太阳与月球的视角距很小(即日、月、地接近位于同一直线)时,地球上也能看到月球遮掩太阳的现象。可见,日食不只发生于日月完全相合在黄白交点,也发生在日月相合于黄白交点附近。

  当日月相合时,太阳在天球上位于距黄白交点多大的范围内,才能发生日食呢?我们可以用日食限角来表示这个范围。日食限角是太阳与黄白交点之间的视角距,日月相合时,太阳必须位于这个视角距以内,才可能发生日食(图5-10)。

  日食限角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其原因首先是日地距

  离和月、地距离都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太阳、月球的视直径也就有相应的变化;其次,黄道和白道交角为5°9′,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值,其变化范围在4°58′至5°20′之间。所以,日食限角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着。朔日时,只有在太阳距黄白交点东西各17°54′范围以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日食。如果在朔日时,太阳位于距黄白交点东西各15°54′以内,将必定有日食发生。所以,日食限角的最大值为17°54′,最小值为15°54′。

  日中心食发生时,是全食还是环食,取决于月地距离。因为日全食只能发生在月球位于近地点时;日环食只能发生在月球位于远地点时。

  日食过程,实际上就是月球在天球上自西向东赶上和超过太阳,并发生月球遮日的过程。

表5-3 日食限角

 

  月球公转的角速度,远远大于地球公转(或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作周年视运动)的角速度。在地球上看来,月球在天球上以每天12°11′的角速度自西向东接近(或离开)太阳。当月球自西向东赶上太阳,并遮挡太阳时,即发生日食;当月球自西向东又离开太阳时,月球遮日的现象消失,日食也就结束了。所以,日食的过程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缘开始,最后结束于太阳圆面的东缘(图5-11)。

  日全食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偏食阶段——全食阶段——第二偏食阶段。

  日食开始发生的时刻叫做初亏。初亏是偏食的开始时刻,此时在天球上月球圆面的东缘外切于太阳圆面的西缘。太阳开始完全被月球遮挡,即日全食开始发生的时刻叫做食既,此时日面东缘内切于月球圆面的东缘,偏食结束。从初亏到食既,是日全食过程中第一偏食阶段(图5-12)。

  太阳圆面从完全被月球遮挡的情况下开始出露,即全食开始结束的时刻叫做生光。生光时,太阳圆面的西缘内切于月球圆面的西缘,开始由全食变为偏食。从食既到生光,是日全食过程中

  的第二阶段───全食阶段。

  太阳圆面从被月球遮挡的情况下,开始全部露出,即日食过程开始完全结束的时刻叫做复圆。复圆时,月球圆面的西缘外内于太阳圆面的东缘。从生光到复圆,是日全食过程中的第三阶段——第二偏食阶段。

  在日食过程的全食阶段中,在天球上月球圆面中心与太阳圆面中心距离最接近,甚至完全互相重合的瞬时,是该次日食过程中,太阳圆面被月球遮挡最甚的时刻,因而称为食甚。每当食甚时,太阳视直径被遮掩的部分与整个太阳视直径的比值,叫做食分。一次日食的食分,可以反映出该次日食过程中,日面被月球遮掩的最大程度。食分等于1时,表明食甚时日面完全被月球遮挡住,也就是日全食。在不同地区观测同一次日食,看到的日食程度不同,其食分也就不相等。

  日环食的过程,同日全食过程很相似。只是由于此时月球位于远地点,其本影到达不了地球表面。月球伪本影从地表扫过时,太阳圆面的中心部分被月球所遮挡。但是,在整个日食过程中,月球始终不能完全遮掩日面,也不会有全食阶段,不会有真正像日全食过程中那样的食既和生光。如果把第一偏食阶段转变为日环食的时刻也叫做食既的话,那么,只能从日、月圆面内切这一点去解释这个概念,并不包含月面完全遮挡日面的含义。然而,就是从日、月圆面内切这一点来看,与日全食中的食既也不尽相同:日环食的食既是月面西缘内切日面西缘;日全食的食既则是日面东缘内切月面东缘。同样,如果把日环食转变为第二次日偏食的时刻称为生光,那么,也只能用类似上面那样的解释去认识这一食相概念。根据这种认识,一次日环食的全过程,则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偏食阶段——日环食阶段——第二偏食阶段(图5-13)

  在日环食区内,人们始终能像在日偏食过程中那样看到部分光辉的日面,即整个日食过程中食分都大于0,而小于1。从这点看,则可把日环食看成是日偏食的一种特殊类型。

  日偏食的全过程中,日面都只是一部分被月球遮掩,自始至终都是偏食。在日偏食过程中出现的食相有初亏、食甚和复圆,而没有食既和生光。食甚时,食面积达到最大,以此为分界,一次日偏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初亏到食甚,可称为日偏食的食分增大阶段;从食甚到复圆是第二阶段,可称为日偏食食分减小阶段。任何一次日偏食的食分都大于0,而小于1。

  各次日食,因月影在地表投射面积(即月影与地表的截面面积)不同,地表能看到日食的范围(即日食区),以及日食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也不一样。

  日全食时,月球本影投射到地表的最大面积,直径不超过268千米。月球在天球上向东移动的速度,远远超过太阳向东移动的速度。月球本影投射到地表后,以很快的速度(不小于0.581千米/秒)自西向东一扫而过。这样,对于某个固定地点来说,所能观察的日全食过程是很短的。地球上各地点,能够观测一次日全食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分钟,最长也只有7分41秒。由于日全食区面积较小,经历的时间又短,因此,对于地球上每个具体地点来说,能够观测日全食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日环食发生时,月球伪本影投射到地表的面积(即日环食区面积)最大时,超过日全食区的最大面积,其直径为376千米。而且,日环食时,月球正位于远地点。这时的月球公转运行速度较慢,月球对于太阳的相对运动速度比较小。因此,月球伪本影在地表移动的速度,比日全食时月球本影移动速度要慢。这样,对于地表具体地点来说,日环食的最长观测时间,超过日全食的最长观测时间。一次日环食的观测时间,最长可达12分20秒。

  日偏食发生时,月球半影在地表的投射面积(即日偏食区面积),最大时,远远超过日全食区、日环食区最大面积,其直径可达7346千米。因此,月影扫过地面所经历的时间也就长得多。一次日偏食的最长观测时间,可达3小时30分43秒。所以,地球上的各个地点,能够观测日偏食的机会,比能够观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的机会都要多。

  4.月食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概括地说,月食形成的条件是:在黄道与白道交点(或交点附近)日月相冲。具体来讲就是:

  第一,日月相冲。月食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外侧,月球从地球的影子中穿过时,地球遮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这种情况,只有在望日(日月相冲)才能出现。因此,日月相冲是月食发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太阳在天球上位于月食限角范围之内。日月相冲的机会是很多的。每个朔望月都有一个望日,也就都有一次日月相冲。但是,由于黄道面与白道面并不重合,而是相交成5°9′的夹角,因此,日月相冲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月球不一定能从地球的本影中通过。在望日,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白两个交点(或交点附近),太阳、地球和月球位于(或接近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才能从地球的影子中穿过。

  月球经过黄白两个交点的机会是很多的。每个朔望月内,月球都从黄白两个交点各经过一次。太阳从黄白两个交点经过的机会,一般每年内各只有一次。这样,望日时,太阳和月球同时位于黄白两个交点(或交点附近)的机会也就不多了。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较短(朔望月),而太阳在天球上东移的速度又比较慢,因此,当太阳运行到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及交点附近时,月球有可能赶到黄白交点(降交点或升交点)及交点附近与日相冲,从而发生月食。也就是说,日月相冲时,又恰值太阳运行到黄白交点(或交点附近),月球才有可能全部或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中,才会发生月食。

  月食不只是发生在太阳与黄白交点呈完全重合的望日,也发生在太阳接近于黄白交点的望日。这是因为月球有一下的视直径,地球圆锥形本影在月球公转轨道的断面也有相当大的直径。所以,月食的发生也有几个食限角——月食限角。在望日,如果太阳位于黄白交点附近月食限角的范围以内,就可能发生月食(表5-4)。

表5-4 月食限角

 

  月食限角的数值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月偏食最大限角为11°54′,最小限角为10°0′;月全食最大限角为6°0′,最小限角为4°6′。日月相冲时,若太阳恰好在距黄白交点11°54′的范围之内,则可能发生月食;若太阳在距黄白交点10°0′的范围之内,则必定会发生月食现象(图5-14)。

  月食过程,就是明亮的一轮满月进入地球的本影,不久又从地球本影中出来的过程。

  月球沿轨道自西向东运行。地球本影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也不断自西向东移动。但二者东移速度不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东移速度,远远超过地球本影的东移速度。当月球自西向东追上地球本影,月面东缘与地球本影西缘相切时,便开始发生月食,这就是月食过程中的初亏。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月面西缘与地球本影西缘内切时,明亮的月面全部被地球本影遮住,月全食即开始,这就是月全食过程中的食既。当月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相距最近时,即为食甚。月球在地球本影中继续东移至月面东缘与地球本影东缘相内切时,月全食阶段即将结束,这就是月全食过程中的生光。月球向东逐渐超过地球本影,从地球本影中渐渐露出来,当月面西缘与地球本影东缘相外切时,整个月食过程即结束,此刻为月食过程的复圆。这就是月全食的全部过程。同日全食过程一样,根据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食相变化,可把月全食过程分为:第一偏食阶段——月全食阶段——第二偏食阶段。

 

  如果在一次月食过程中,月面始终未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而只有部分月面被遮,那么,这次月食就只是一次月偏食。它也像日偏食那样,只有初亏、食甚、复圆,而无食既和生光这两个食相。

  月食的过程,与日食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又有区别。日食过程是日(被“食”者)在前行,月在后追,月球自西向东赶上并超过太阳,因此,日食总是从日面的西缘开始,至日面的东缘结束。日全食时,地球上看到的黑色圆面是月球,而不是太阳。月食过程是地球本影在前行,月球(被“食”者)在后追,月球从西向东赶上并进入本影,而后又从地球本影中钻出来。因此,月食总是从月面的东缘开始,至月面的西缘结束。月全食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暗铜红色圆面,不是别的天体,而仍然是月球本身。

  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它的本影长度和最大截面直径,都远远超过月球本影。在月球运行轨道处,地理本影圆锥的横截面,平均直径为9212千米,大约相当于月球直径的2.7倍。月球从地球本影中穿过,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地球上的具体地点来说, 观测月全食的时间,可达3小时30分。而且,月食发生时,在朝向月球有半个地球上,都都看到月食现象。所以,地球上各地看到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多。

  从日食限角和月食限角来看,前者的数值大于后者,因而日食发生的机会,要比月食多。但是,由于日食区比较小,一次日食发生时,在地球上能够看得见的地区范围很小;而月食的情况则与此相反。这样,对于地球上各具体地点来说,实际能看到日食的机会,却比能看到月食的机会少。


  本文标题:日食和月食现象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gai/5535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gai/55356.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日食和月食现象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