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

时间:2011-02-14 15:3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主要研究领域

1.城市化研究

8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国城市化研究的高潮期。而80年代末期以来侧重于回顾与总结。

众所周知,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受其影响,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并表现出与西方国家显著不同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因此对城市化进程、特征和动力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有关动力机制的探讨,为深入探索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差异都很大,城市地理学者利用人口、土地、产值等指标,广泛开展了城市化地域差异的研究。

80年代初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颇受学术界关注。前期较集中研究转移途径和乡村城市化类型,后期则转为对转移效果的分析、评述及新发展。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人口迁移和流动量增加,城市地理学界与人口地理学界一起,广泛开展了人口迁移的研究,侧重于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其变化的研究,包括迁移量、迁移方向、迁移类型、迁移构成、迁移原因等方面。鉴于城市中暂时性人口的迅速增加,又对暂时性人口的现状、特征、结构、类型、成因、对策、发展趋势等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方针,1980年明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受到了冲击,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针(也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辩论在学术界开展起来。在讨论中,观点分歧较大,分别有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和中等城市重点论。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不应该是“规模政策”。同时,还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了小城镇的功能结构、战略地位、小城镇分类、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与政策等。并对中国大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大城市发展规律、内在机制进行探讨。还总结了建国以来城市规模的投资效益和经验教训,开展了城市合理规模的研究。

3.城市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地理学界有关城市体系的研究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①80年代末期以前,着重传统的研究领域,包括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等;②80年代末以来,则侧重城市体系更深一层的研究,即城市群体研究,包括城市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分布特点、形式、动态过程和空间结构特征等。无论哪一阶段,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研究都十分活跃。

城市地理学者一般采用数学方法来分析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演变,建立全国城市体系、分省区城市等级规模分布模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人口、工业、交通等影响因素来研究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对城市基本职能进行划分,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地域结构特征,探讨城市职能地域组合类型;从分析区域城市化程度、工业、交通布局、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以及城市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特征等方面着手,探讨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发展前景,编制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采取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区域差异迅速扩大,沿海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密集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学工作者开展了城市群体研究,包括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类型、特征、发展模式和趋势,以及城市群体的实例研究。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在中国,有关城市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介绍国外理论的水平上,而对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几年来才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关中国城市形态研究,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角度对中国城市形态发展演变作动力学机制的探讨。有关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方面。

改革开放带来了第三产业尤其是商业的大发展,促使城市地理学开展对城市市场空间的研究,但侧重城市内部商业网点结构分析。这些研究均是采用数学方法,对商业中心的规模、结构和等级体系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商业企业区位布局的意见,或建立城市商业中心系统发展的动态模式,及其与该系统发展规划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事务活动愈益活跃,城市中心商业区(CBD)的特征日渐鲜明,因而逐渐开展了对CBD的研究,包括CBD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等。同时,城市地理学者还与规划师一起,参与了旧城改造的基础分析工作,探讨旧城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提出旧城改造、旧城更新的构想和对策。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刚刚起步,仅有少数学者介绍过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和实例分析,并用数学方法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识别影响社会空间结构的因素、社会区形成的机制,以及社会空间的类型方面。另外,对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主要运用西方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我国个别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意象空间的类型和影响意象空间的因素等。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92.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欢迎你对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