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我国城市职能分类(2)

我国城市职能分类(2)

时间:2011-02-14 15:0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由于一直缺乏必要的系统资料,职能分类这一个城市地理里传统的热门课题,在我国却相对门庭冷落。在西方国家,这方面研究的高潮早已过去。198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首次公布全国295个城市(包括辖县)各工业部门的产值及其它有关资料,为进行全国城市的工业职能分类提供了可能。1988年和1991年相继有两篇关于我国工业职能分类的文章,在理论上提出了“城市职能三要素”。这三个要素是:①专业化部门,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几个部门具有为区外服务的作用。②职能强度,取决于城市为区外服务的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若专业化程度很高,则该部门产品或服务输出的比重也高,职能强度则高。③职能规模,职能强度很高的小城市,对外服务的绝对规模却不一定大;相反,一些大城市对外服务在城市中所占的比重可能不高,但绝对量可能很大,影响很广。城市职能三要素,互有联系,缺一不可。明确城市的专业化部门是首要的。在专业化城市之间,职能强度成为城市职能的主要差异因素,职能规模的差异常退居次要地位。在专业化程度并不高的综合性城市,职能规模往往构成城市职能的主要差异。职能规模也反映城市在职能等级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在方法上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对比,扬其长、避其短,最后采取了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95个城市16个工业部门产值的百分比值和3个城市规模变量,组成295×19的资料矩阵,首先借助于沃德误差法的聚类分析取得科学、客观的分类结果,再借助于纳尔逊统计分析的原理对分类结果进行特征概括和类别命名。沃德误差法与其它聚类分析的不同在于它把平方误差(Error sum of square)作为样本信息损失的标准,聚类过程中每一步的归并以增加的平方误差和最小为原则,遵循了组内变差最小、组间变差最大的原则。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的类别体系也不同于国外以往的成果。过去的分类结果,或者是一个城市被分入由一个主导部门命名的类别,或者一个城市按部门被分到几个职能类别,实际上没有形成系统的类别。前者过于简单,后者过于繁琐。而中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是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形成由大类、亚类和职能组组成的三级分类体系。大类反映我国城市工业职能的总体差异,亚类反映城市工业职能的基本类型,职能组则是对亚类内城市更详细的分类。从类别的命名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城市的主导工业部门(兼具市内规模最大、市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部门)、主要工业部门(城市中规模较大的部门)、专业化部门以及职能强度(专业化的或高度专业化的或综合性的)和职能规模(国家级的、大区级的、省区级的或大型、中小型的)等特征上的差异。信息丰富而不繁琐,类别清晰但不粗陋简单。

表6-10中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系统表

 

续表

 

续表

 

迄今为止,我国全国性的综合性城市职能分类,还没有理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障碍不在于方法技术,而在于仍然缺乏系统适用的统计资料。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空缺将得到弥补。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职能分类(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7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我国城市职能分类(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城市职能分类(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