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城市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城市地理学 >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时间:2011-02-14 15: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学术界一般习惯于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两种基本类型,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属于过渡类型(图7-4)。

贝里(B.J.L. Berry) 1960年曾经选择38个国家的城市资料作过分析,与位序-规模分析所不同的是横坐标为对数尺度的城市规模等级,纵坐标是正态概率尺度,表示某规模等级城市占2万人以上城市数的累计百分比。最后把各国分等级的城市规模分布连成线。接近于直线的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已有人证明,对数正态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实质上是同一类型的规模分布;成明显折线的,说明有规模等级的缺失,为首位分布。


 

图7-4  城市规模分布类型

贝里在分析中发现,38个国家中有13个国家属于对数正态(位序-规模)分布;有15个国家属于首位分布;其余10个国家属于过渡类型,其中有的偏于接近对数正态分布,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有的偏于接近首位分布,如马来西亚、巴基斯坦。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从方法论上来说,解释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从变量和过程中抽象出一定数学关系,如对数正态分布、帕雷托分布等,来证明特定的规模分布类型;另一种通常不表现出数学关系,而是提出一种关于各种变量之间的原因性论点。按理论解释的模式来分,有随机模式、城市增长模式、迁移模式、城市等级体系模式和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诸因素的机制分析模式。

各种随机模式是解释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最有影响的理论。有一种流行的随机模式来自系统论的熵最大化原理。贝里和加里森首先把这一原理用来解释城市规模分布。他们认为,当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力量很多,其行为也很混乱时达到的稳定状态,这时的城市规模分布与只由极少数几个力量影响下产生的规模分布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只有少数几个力量强大的因素作用的国家,城市规模常产生首位分布,这些国家一般是人口少、面积小的小国,或城市化历史比较短的国家,或有单一出口的殖民地历史的国家;而位序-规模分布是许多种力量在很长时间里作用的结果,以致一旦获得了位序-规模分布,那么这些力中的任何一个很可能只是产生一种随机的相对微小的作用。这种分布通常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国家或那些面积大、历史久、人口多、条件复杂的大国出现。

虽然随机过程已被反复证明可以产生位序-规模分布,但有人认为它也有缺陷,因为许多随机模式没有注意位序-规模分布可能有不同的斜率。

大量的文献都断定经济力量是城市社会组织的中心要素,这种观点也正在受到挑战。强调政治因素的人把国家看作是城市体系的决定因素,经济力量只被认为是一种中间变量。认为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区位选择受到经营欲望的强烈影响,倾向于直接接近政府权力中心。有人用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首都的政治作用不断增强作为主要原因来解释这些国家首位度的增加。认为国家结构的集中化程度高,常呈首位分布;社会主义的政府类型而常常与首位分布相联系,非社会主义的政府类型而常常与位序-规模分布相联系;政府控制越强的国家,企业紧靠权力中心布局的动力也越强;民族主义精神强的国家可产生首位分布等等。支持这些解释的证据往往是轶事式的,并不很严密,因此常常可以找到一些相反的例子。

埃尔·莎科斯(E.Shaks)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试图将城市规模分布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他认为位序-规模分布是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这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起飞前和发展后产生的。首位分布是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这种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按此模式,一个国家或区域,在经济起飞前是属均衡状态,是位序规模分布,在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均衡状态被集中发展几个经过选择的大城市所动摇,城市规模呈首位分布。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发展渐渐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城市系统的均衡状态又逐渐恢复,在新的基础上,再现位序规模分布。
  本文标题: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shi/251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shi/25172.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