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9-06-30 11:1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018年1月10日10时51分(北京时间),在洪都拉斯北部海域(17.4°N,83.5°W)发生了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 该次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

A. 1月10日20时51分 B. 1月9日20时51分

C. 1月10日23时51分 D. 1月9日10时51分

2. 该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

A. 火山喷发 B. 地层塌陷 C. 板块张裂 D. 板块挤压

3. 该次地震最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 海啸 B. 沙尘天气 C. 干旱 D. 洪涝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1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洪都拉斯北部海域附近的地理位置(17.4°N,83.5°W),用83.5°除以15°得5余8.5°,8.5°大于7.5°,故该地位于西六区,其区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4个时区且在西边,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10日10时51分-14=9日20时51分.B正确。

【2题详解】

洪都拉斯北部海域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该次地震的成因可能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正确。

【3题详解】

沙尘天气、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其形成与地震无关;而海底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山区的地震可能形成滑坡。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时的计算方法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差)。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4. 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丁丙甲乙 D. 丁丙乙甲

5. 乙地的昼长最小值是

A. 9小时15分 B. 8小时35分

C. 10小时25分 D. 14小时45分

【答案】4. D    5. A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昼长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任何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和为24小时,由此求算昼长最小值.

【4题详解】

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差为0,昼长与赤道昼长相比,差值越小,纬度越低,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丁丙乙甲.D正确。

【5题详解】

因为任何地点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设最长昼长(夏至日时)为x,则最短昼长(冬至日时)为24-x,利用x-(24-x)=5小时30分,可求出x为14小时45分,最短昼长为24-14小时45分=9小时15分.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热岛强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6. 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B. 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C. 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D. 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7. 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该城市热岛强度,晴天热岛强度在12点左右低于阴天,A错误。阴天时仍存在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程度较小,B错误。晴天上午8时左右,热岛强度最大,C错。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D正确。

【7题详解】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根据曲线数值,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①对。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不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②错。城市热岛效应与海陆热力环流无关,③错。峰值时刻与早晚上下班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④对。B对,A、C、D错。

【点睛】该城市热岛强度,晴天热岛强度在12点左右低于阴天。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根据曲线数值,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城市人口密度高于郊区。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锋面气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8.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状况是

A. ①地吹东南风

B. ②地吹西南风

C. ③地风速最大

D. ④地气压最高

9. 对图中甲、乙锋面及其运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为冷锋,向西北方向运行

B. 乙为冷锋,向西南方向运行

C. 甲为暖锋,向东南方向运行

D. 乙为暖锋,向东北方向运行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的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状况是①地吹西北风,A错。②地吹西南风,B对。③地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C错。根据等压线数值,④地气压最低,D错。

【9题详解】

结合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逆时针辐合,图中甲为冷锋,向东南方向运行,A、C错误。乙为暖锋,向东北方向运行,D正确,B错误。

 

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景观如右下图)。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0.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可能原因是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 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

C.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D. 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

11. 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

A. 4—5月 B. 6—7月 C. 9—10月 D. 12—1月

12. 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

A. 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 B.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

C. 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少 D.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

【答案】10. B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巧克力山是石灰岩小山,石灰岩易被水溶蚀,水土流失多。该地小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可能原因是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B对。该地小山上没有森林,A错。是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地势较低,位于热带,热量充足,C错。图中可以看到山坡起伏和缓,D错。故选B。

【11题详解】

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结合图中气温、降水资料,热季在雨季来临前,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4-5月,A对。6-9月是雨季,B错。 10月雨季结束,12-1月是旱季,C、D错。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图,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B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错。C、D错。故选B。

【点睛】巧克力山是石灰岩小山,石灰岩易被水溶蚀,水土流失多。该地小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可能原因是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热季在雨季来临前,约在4-5月。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湖泊水量平衡指某一时段内湖泊水量的收支状况,是根据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差来计算湖中蓄水量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湖泊一年中入湖水量和出湖水量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3. 该湖泊可能位于

A. 江淮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南地区

14. 该湖泊所在流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大气降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地下水 D.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

15. 该湖泊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4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答案】13. C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图中实线表示 入湖水量,虚线表示出湖水量,根据图示曲线形态,该湖泊有春汛、夏汛两个汛期,可能位于东北地区,C对。江淮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一年只有一个汛期,A、B、D错。

【14题详解】

该湖泊所在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主要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对。该流域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形式,但不是主要补给水源,B、C、D错。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曲线,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湖泊水位上升。该湖泊从7月到9月初,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湖泊水位上升,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出现在9月,D对。3月份水量增加较小,其它月份流出量大于流入量,水位下降,A、B、C错。

 

读北印度洋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6. 图中洋流的循环模式所处季节以及①海区洋流的性质是

A. 夏季   寒流 B. 夏季   暖流

C. 冬季   寒流 D. 冬季   暖流

17.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动的主要动力是

A. 东北季风 B. 盛行西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信风

【答案】16. A    17.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16题详解】

①洋流为顺时针方向,反映的是北印度洋海域夏季洋流流向。①为索马里寒流,夏季为寒流。A正确。

【17题详解】

②海区洋流为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下图为渭河平原及渭河某段河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8. 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河床横剖面的是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A. B. C. D.

19. 与图中渭河平原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A. 汾河谷地 B. 洞庭湖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黄土高原

【答案】18. D    19.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18题详解】

一般河流在凹岸处以侵蚀为主,则水深较深,凸岸处堆积为主,则水深较浅。E处为凹岸,水深较深,D正确。

【19题详解】

渭河平原断层下陷形成,与汾河谷地相似。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左图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20. 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0. B    21. A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a中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球状风化是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对应图b,岩浆冷凝形成的丁是火山喷发形成,是玄武岩。乙没有喷出,侵入到地壳上部,是花岗岩。属于图b中乙,B对。A、C、D错。

【21题详解】

该景观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堆积,外力作用对应图中序号①,A对。②是变质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凝作用,B、C、D错。

【考点定位】岩石类型与景观形成原因,地质作用类型。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8年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22. 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 ①时段 B. ②时段

C. ③时段 D. ④时段

23. 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B. 农田病虫害减少

C. 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D. 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答案】22. C    23. B

【解析】

【分析】

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22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③时段气温最低,此时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C正确。

【23题详解】

寒潮是一种气象灾害,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农田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有利于农业生产,B正确。

【点睛】本题以倒春寒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寒潮的含义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4.郑板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气候 B. 地貌

C. 生物 D. 水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力。

考点: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

点评:本题以郑板桥诗句为载体考查土壤的形成,属知识性试题,难度较小。

 

25.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该山位于温带地区;北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热量充足是阳坡,是南半球,该山脉位于南半球温带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问题。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普遍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是我国古代人民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在地表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自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坎儿井所在地区最大水量出现在什么季节,理由是什么?

(2)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3)当地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__________。说出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答案】(1)夏季 原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最大水量出现在夏季。

(2)地质构造由不透水的基岩和含水砂砾石组成,有利于地下水的存储;充分利用地势特点使水自然流淌,减小工程量;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任答两点)

(3)陆地内循环   节约用水;发展农业灌溉技术;跨流域调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

【详解】(1)坎儿井是新疆的灌溉工程,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因而最大水量出现在夏季。

(2)新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以及独特的地质构造,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减少水分的损失。

(3)该地是干旱区,当地水循环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主要类型属于陆地内循环,缓解水资源的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考虑。主要是节约用水,发展提高农业灌溉技术。跨流域调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种植大耗水量大的作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团队在某山区实地考察后,并通过查阅该地地质资料绘制的地质构造剖面图。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

(1)据图解释甲山岭的形成原因。

(2)据图分析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

(3)乙处河流上是否适合修建水库大坝?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甲地为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加之又处于断层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解析】上升岩块,因此形成山岭。

(2)乙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

(3)不适合    理由: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建设水库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起渗漏。

【解析】

【详解】(1)甲地岩层向下凹,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根据断层处箭头方向,甲地处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因此形成山岭。

(2)乙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地势较低,水流汇集,形成河流,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

(3)乙处河流上不适合修建水库大坝。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建设水库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起渗漏,溃坝等危害。



  本文标题: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5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52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一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