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9-06-30 11: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018 年 1 月 31 日,我们观测到了“红月亮”的美丽景象。此现象是由于月亮被地球的本影挡住后转成了暗红色,而太阳的光线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折射到月亮上面再反射回来。由于红光穿透力强,而其他光都被吸收了,所以看到的是红月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红月亮”所处的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 B. 地月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

2. “红月亮”应属于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D. 彗星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1题详解】

太阳系“红月亮”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D正确。

【2题详解】

“红月亮”就是月球,月球为地球的卫星,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 EAST 近期实现 1 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中国的人造太阳又称为“东方超环”,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中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人造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 铀的核聚变反应 B. 氘和氚的核聚变反应

C. 铀的核裂变反应 D. 氘和氚的核裂变反应

4. 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太阳无关的是

A. 火山喷发 B. 昼夜交替 C. 煤的形成 D. 三角洲的形成

【答案】3. B    4.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的能量来源和影响。

【3题详解】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上时刻都在发生的核聚变。核聚变就是两个原子核相聚、碰撞,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过程。B正确。

【4题详解】

火山喷发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与太阳无关,A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 2023 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剧烈的太阳活动。下图表示 1960-2013 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降水距平值=当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5.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的周期都相等,同为 11 年

B. 1985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少,该地区旱灾威胁大

C. 总体上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该地年降水距平值呈正相关

D. 总体上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该地年降水距平值呈负相关

6. 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A. 尽量较少室外的活动 B. 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C. 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D. 停止人造卫星的运转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5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A错误。1985 年该地区降水较多,B错误。据图可知,总体上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该地年降水距平值呈负相关,C错误,D正确。

【6题详解】

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和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是错误的做法.A正确。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7. P、Q 两地比较

A. Q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 P 地 B. Q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 P 地

C. P、Q 日照时数相等 D. Q 地年日照时数小于 P 地

8. 影响 P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面性质 C. 天气状况 D. 海拔高度

【答案】7. B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

【7题详解】

P地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P地的太阳辐射应大于85,Q地小于85,B正确。P地日照时数小于3000,Q地大于3000.Q 地年日照时数大于 P 地。

【8题详解】

P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D正确。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下左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9. 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a=岩石圈 B. ③层物质状态为液态

C. 地球上所有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①层 D. ④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10. 关于自然环境四大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层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 B 层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C. C 层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D. D 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9. A    10.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

【9题详解】

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②为地壳,a为上地幔的顶部,A正确。2900m以上为固态,B错误。①为平流层是主要天气发生地,并不是全部,C错误。2900m以下为液态,D错误。

【10题详解】

A层提供水,A层为水圈;B层产生降水,B层为大气圈;C层产生氧气,C层为生物圈,D层为岩石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岩石圈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成语的产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成语“蜀犬吠日”源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蜀犬吠日”的原因是

A. 四川盆地云雾多,狗见到太阳,感到奇怪。

B. 四川盆地天空多云,云的形状不断变化,狗感到奇怪

C. 四川盆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狗感到温暖

D. 四川盆地纬度低,太阳光线刺眼,狗感觉不舒服

12. 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下图反映“巴山夜雨”现象成因的是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A. B. C. D.

【答案】11. A    12.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

【11题详解】

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因此蜀中有“蜀犬吠日”之说,A正确。

【12题详解】

“巴山夜雨”指的是巴山地区夜晚多雨,图A、图B是白天,A、B错。夜晚,山谷中坡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同一海拔高度的谷中空气降温慢,气流上升,形成热力环流,与图C相符,C对,D错。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下图为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13. 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 B.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 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保温作用强 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14.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进行搬迁,下列做法较合理的是

A. 钢铁厂搬迁至居民区公园之间 B. 钢铁厂搬迁至公园与城郊居民区之间

C. 钢铁厂搬迁至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 D. 钢铁厂搬迁至农田以外

【答案】13. A    1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

【13题详解】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企业、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出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上升,这是形成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A正确; 城市建筑密集,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大,应使城市气温降低,B错误;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有一定保温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城市由于气流上升,加上尘埃多,上空云量多,D错误。

【14题详解】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钢铁厂搬迁到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处于热力影响范围之外,污染物不会对市区造成污染,C正确。农田之外不受城市热力环流影响,但距离较远,费用较大。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下图为“海绵城市”建设前后城市排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15. 下列有关海绵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用的是水循环的原理 B. 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下渗水量

C. 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储水池蓄积雨水 D. 海绵城市会改变该区域径流总量

16. 下列活动不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A. 扩大城市绿地 B. 铺设透水路面

C. 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 D. 扩建下水管道

【答案】15. A    1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应用。

【15题详解】

“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A正确,B错误。利用储水池蓄积雨水只是其中一个手段,C错误。该区域径流总量不变,D错误。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扩大城市绿地、铺设透水路面、 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有利于吸收、滞留水分,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扩建下水管道不符合“海绵体”的作用。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17.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A>B>C>D B. 气压:A>B>C>D

C. f 的风向自西北向东南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18. 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 A 表示海洋,B 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 f 为

A. 白天的陆风 B. 夜晚的陆风 C. 白天的海风 D. 夜晚的海风

19. 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则

A. A 为陆地,B 为海洋 B. A 为海洋,B 为陆地

C. f 为内流河 D. f 只代表地表径流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中的气温、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17题详解】

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故AB的气温高于CD;而根据A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A处近地面气温较B处低,A项错误;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四地的气压高低为:A>B>C>D,B项正确;f 无法判断所属半球,无法判断风向,C项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项错误。

【18题详解】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的差异,造成白天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夜晚完全相反.A为海洋大气下沉,故温度低,形成高压,陆地相反,故为白天.此时在水平方向上有A吹向B,即为海洋吹向陆地即为海风,故综合得知为白天的海风,C正确。

【19题详解】

图示表示水循环,则BC表示海洋水汽蒸发;CD表示水汽输送;DA表示降水;AB表示径流。A 为陆地,B 为海洋,A正确。f 流入海洋,为外流河,C错误。f 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018 年 11 月 21 日,中国台湾屏东县(位于台湾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大鹏湾海岸出现异象,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持续时间长达 3 分钟以上。2018 年 11 月 26 日 7 时 57 分在台湾海峡发生 6.2 级地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

B. 电磁场放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

C. 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

D. 小鱼逃离被污染的海水

21. 地震发生时,位于台湾海峡轮船上的小明的感觉是

A. 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2.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厨房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    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0. B    21. C    22.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地震波及地震避震方法。

【20题详解】

上万尾鱼突然如炸锅一般,不断从水面飞起跃上码头,是大鱼在追捕小鱼,小鱼跃出水面试图躲避不可能有这么多鱼,A错误。电磁场发生变化,预示将要发生地震,导致鱼群慌乱,B正确。 进入冬季,海水中氧气减少,小鱼跃出水面呼吸空气,但不可能跃上码头,C错误。海水被污染不会是突发性的,D错误。

【21题详解】

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而无左右摇晃。C正确。

【22题详解】

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卫生间,①错误;在影剧院,在门口的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离门口较无的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②错误;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红灯架等,③④正确。D正确。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边拍摄的“佛掌沙丘”,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23. 该沙丘的成因

A. 流水的堆积作用 B. 风力的堆积作用

C. 冰川堆积作用 D. 人工堆积而成

24. 有关雅鲁藏布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丰水期在夏季 B. 无结冰期 C. 流程较短 D. 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每年冬春季节,该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挟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B正确。

【24题详解】

雅鲁藏布江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夏季有高山冰雪融化水补给;中下游地区能够受夏季风影响,降雨量大,主要是雨水补给.水位季节变化大,A正确,D错误。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有结冰期,B错误。全长2000多公里,流程长,C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下图为某地河流、湖泊发展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25. 三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26. 仅考虑河流作用,与②阶段相比,①阶段河流

A. 水流速度变快 B. 输沙能力增强

C. 洪涝灾害多发 D. 河流冰期延长

【答案】25. B    2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侵蚀地貌。

【25题详解】

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②阶段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故其发育最早.③阶段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发育最晚,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②①③,B正确。

【26题详解】

①阶段河流河道更弯曲,水流速度变慢,输沙能力下降,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C正确。在同一个地方,河流冰期影响不大。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018 年 12 月 4 日,多地开启“速冻模式”。这次灾害影响范围波及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气温将出现今冬以来的最低值。届时,最低气温 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北京最低气温将降至-10℃,广州降至  7℃左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这次灾害指的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洪涝 D. 干旱

28. 将出现往年少见的降雪天气的城市是

A. 乌鲁木齐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答案】27. B    2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寒潮及其影响。

【27题详解】

气温骤降,是寒潮的表现,B正确。

【28题详解】

乌鲁木齐和北京纬度较高,冬季降雪比较常见,A、B错误;最低气温 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有可能降雪,C正确。广州降至7℃左右,广州降雪可能性较小,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 EF 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 A、B 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29. 甲图中 AB 段河流

A. 由东南流向西北 B. 由西北流向东南

C. B 处水流较A 处平稳 D. 不能确定

30. 关于乙图 EF 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①乙图中左侧为E 岸,右侧为 F 岸    

②乙图中左侧为 F 岸,右侧为 E 岸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 岸遭受冲蚀力小,坡度较缓

④E 岸位于凹岸,遭受冲刷力大,坡度较陡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9. A    30.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和侵蚀作用。

【29题详解】

由丙图可知,A处水位变化比B处平缓,应是受湖泊调节作用的结果,故B处于湖泊上游河段,河流由B流向A,即由东南流向西北。A正确。

【30题详解】

受物体运动惯性的影响,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乙图中左侧为 F 岸,右侧为 E 岸,②正确;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 岸位于凹岸,遭受冲蚀力大,④正确.D正确。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Ⅱ卷    综合题

本卷有 3 道大题,共计 40 分。每道题中有若干小题,考生根据要求相应作答。

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广泛使用一种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示意图。这种日光温室前屋面上覆盖的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保温材料两层,后墙采用多层复合结构。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1)日光温室前屋面最好的朝向是          (东、南、西、北) ,这种温室主要在          季节(冬季,夏季)使用。

(2)日光温室前屋面上覆盖的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保温材料两层,白天需要覆盖               层,请用温室效应原理解释原因。

(3)后墙的作用是          

(4)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地区后墙体厚度由厚到薄的顺序是          

【答案】(1)南 , 冬季

(2)透明薄膜   白天透明薄膜层允许太阳短波辐射进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射出,起到提高温室温度的作用。

(3)后墙的作用除承重和围护外,还兼备蓄热、隔热和保温的功能。

(4)哈尔滨 长春 沈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详解】(1)东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季,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日光温室前屋面最好的朝向南方,可利用较多的光照,利于作物生长。冬季气温较低,日光温室可起到保温作用。(2)日光温室白天需增加光照,白天需要覆盖透明薄膜。太阳辐射是短波,可以透过透明薄膜;地面辐射是长波,无法透过透明薄膜,起到保温作用。(3)由材料可知,该日光温室的前屋面是由塑料薄膜构成的,白天虽透光,但不够保温,增加后屋面,主要是让前屋面面积小一点,利于温室保温,另外还可以做为承重墙。(4)后墙主要作用是隔热和保温,后墙越厚越有利于隔热和保温。因此后墙最厚的城市应是温度最低的城市,即纬度最高的哈尔滨市,其次是长春,最后是沈阳。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2.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          地气压最高,          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近地面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A. B. C. D.

(3)在图中画出哈尔滨风向及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表示,力用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表示)

【答案】(1)甲     乙丙

(2) C

(3)如图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图的判读和大气运动。

【详解】(1)甲处气压>1022.5,乙处气压<1000,丙处压气1002.5~1000,丁处气压1012.5~1015,最高的是甲,乙丙为低压中心,可能出现降水天气。(2)甲处到乙处气压降低,C正确。(3) 哈尔滨附近为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哈尔滨指向乙处,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40。左右角度。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形图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材料二 我国四地景观图




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材料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由于重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1)材料一中在成因上关联度较高的地形区是          (填数字)

(2)材料二中的四种地貌,属于堆积地貌的是          ;侵蚀地貌的是           。其中乙地貌位于材料一中          地形区(填数字), 丁地貌位于          地形区(填数字)。

(3)描述材料二中甲地貌的特点。

(4)指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1)②③

(2) 甲乙     丙丁       ①      

(3)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4)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进入黄河的泥沙减少,黄河携带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及形成原因。

【详解】(1)②为黄土高原,③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土经黄河流水沉积形成。(2)甲为冲积扇,流水堆积地貌;乙为沙丘,风力堆积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丙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地貌;丁为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主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3)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随着水流速度减慢,堆积物颗粒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4)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看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水土流失减轻,黄河携带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慢。

【点睛】综合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推理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标题: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51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51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辽宁省高一2018-2019学年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