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2019-01-15 12:2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 )

A. 地球和金星之间    B. 地球和火星之间

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

2. 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故C正确。

【2题详解】

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但银河系包含双小行星所在的太阳系,故B正确。

3.“火星冲日”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地球位于同一侧,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相对于地球)奇观。回答下题。

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地球位于同一侧,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的奇观,可以判断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根据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A对。B、C、D错。

考点:太阳系天体结构。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4. 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行星的体积    B.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D. 适宜呼吸的大气

5. 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

A. 日照条件稳定    B. 有原始海洋

C.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可居住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使宜居带内行星表面的温度适中,C正确。其余选项排除

【5题详解】

大气层的存在与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关。如果地球体积和质量更大,引力场更强,会导致大气层压力过大;如果地球体积和质量更小,引力场更弱,会导致大气层压力过小或根本吸不住大气层,生命就无法存在。故选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了合适的温度,C可排除,其余与大气的存在关系小,可排除。

6.读天体系统图,回答下题。下图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太阳的是(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的.①是总星系、②是银河系、③是太阳系、④是地月系。地月系没有包含太阳。本题要求选择不包括太阳的,故只能选D。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7. 下列纬度带,云量最多的是()

A. 赤道    B. 北纬20°

C. 北纬40°    D. 北纬60°

8.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云量    B. 大气厚度

C. 纬度    D. 大气密度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辐射量的差值最大,即被云减弱的最多,由此可判断该地云量最多。A正确。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高而递减,故C正确。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10.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稳定    B.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11. 太阳能屋顶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的( )

A. X射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红外线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所以选D纬度偏低,晴天相对较多

【10题详解】

上海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这里经济发达,资源缺乏,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不是推行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故B正确;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故C不符合题意;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蕴藏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11题详解】

太阳能屋顶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但对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几乎是透明体。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部分,C对。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被大气削弱的较多,到达地面的少,A、B、D错。

12.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A.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B. 色球层 光球层日冕层

C. 日冕层 光球层 色球层    D. 光球层 日冕层色球层

【答案】A

【解析】

太阳外部结构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此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3.2014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下一个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是()

A. 2023年    B. 2024年    C. 2025年    D. 2026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左右,若2014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下一个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是2024年,故B项正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回答下列问题。

14. 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 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B. 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

C. 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D.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15. 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②行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 ③行星上出现大潮 ④行星上出现“磁暴”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耀斑爆发是由于恒星表面局部巨大能量的释放,故形成局部增亮的斑块,A错误,C正确;因为此耀斑发生于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所以,不一定会对地球产生影响,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借鉴太阳耀斑爆发的影响,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不毛之地;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而行星表面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②错误;极光只能出现在两极地区,③错误。故选D。

16.下列哪个现象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A. 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B. 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C.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出现极光

D. 2018年9月17日,台风“山竹”登录广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出现极光;台风的形成与登陆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项符合题意。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17.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正比例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没有相关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当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加时,年轮宽度也增加,说明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点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8.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 D四部分组成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

D. 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19. 地球各圈层中()

A. 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

B. 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C. 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D. 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答案】18. D    19. 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

【18题详解】

从图上看,A、B、C共同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A错;G为地核,F和E共同构成地幔,D所在的圈层是地壳,E和D共同组成岩石圈。图中的内部圈层是EFGD组成,B错。C.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低于内部圈层,故C错;其中C圈层为水圈,图中B圈层位于大气圈层底部、C圈层全部、地壳上部,为生物圈。四大圈层中,A大气圈厚度最大。地球的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故选D。

【19题详解】

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A正确。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故B错;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及生存环境的的总称,生机勃勃,C错;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故D错。

2017年9日,墨西哥中部地区发生7.1级地震,地震致使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0. 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 前后左右摇晃

B. 先上下颠簸,后前后左右摇晃

C. 先前后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上下颠簸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浆的发源地。①为地壳,②为地幔的上部,③为外核,④为内核。火山的岩石矿物主要来自地下的岩浆,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②为地幔,故B正确。

【21题详解】

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球表面。纵波导致地表上下颠簸,横波到致地表左右摇晃,故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2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纵波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传播速度较快,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传播速度较慢。若海底有石油存在,那么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应是横波,因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故海底若有石油,那么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将完全消失,故符合题意的是A。B中纵波突然消失,C中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在增大,D中横波的传播速度先增大再减小,不合题意。

【考点定位】地震波的应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3. 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

A. 四川    B. 吉林

C. 广东    D. 新疆

24. 这种地貌的成因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沉积

【答案】23. D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正确。

【24题详解】

该地貌为风力侵蚀而成,A正确。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5.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    B. 风化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26.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是海岛,每日受海潮拍打,所以岩洞是受到海浪的侵蚀而形成,A对。

【26题详解】

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岩洞、岩礁、海岸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回答下面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7. 下面外力作用与其形成的地貌对应正确的是

A. 流水沉积—①    B. 流水侵蚀—②    C. 流水沉积—③    D. 风力搬运—④

28. ③ 图地貌多位于

A. 河流入海口    B. 平原边缘处    C. 狭长山谷底    D. 河流出山口A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①图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故A错;②图示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行成风蚀蘑菇,③图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积作用地貌—三角洲。故C正确;④是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故D错。

【28题详解】

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就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三角洲,故本题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示意某河流的“V”型河谷形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29. 下图示意的“V”型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A. 入海口段    B. 下游河段

C. 上游河段    D. 中游河段

30. 作用于“V”型河谷的力主要是流水的( 

A. 下蚀    B. 侧蚀和堆积    C. 侧蚀    D. 下蚀和堆积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V”型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的表现,一般在河流上游河段,而河流中下游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地形,河口地区,在流水沉积及海浪的相互作用下,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故选C。

【30题详解】

“V”型河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是由流水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河道较窄,故A正确。河流侧蚀作用使得河道变宽,而堆积作用主要形成沉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貌,不会形成峡谷地貌,故本题其它选项排除。。

 

读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1. 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

A. 入海口    B. 出山口

C. 发源地    D. 中下游

32. 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北向南    D. 自南向北

【答案】31. D    3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通过河流的沉积物可以判断位于河流的中下游,通过沉积和侵蚀可以判断河道的移动方向。

【31题详解】

河流主要沉积在一侧,所以不可能是入海口和出山口;发源地主要以侵蚀为主,中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故选择D。

【32题详解】

河流东岸侵蚀西岸沉积,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自西向东,选择A。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3.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 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34.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 降水较少 ②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 河流较长  ④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3. C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导致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故选C。

【3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相对较长,山地相对高度较低。颗粒大的砾石沉积早,颗粒小的砾石被携带距离长,后沉积。故选B。

【点睛】洪积扇的形成: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从而变成洪积扇。在流水的的搬运途中,由于水的流速、流量的变化以及碎屑物本身大小、形状、比重等的差异,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因此,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砾石、沙、粉沙、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层。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在河流的中下游常常造成宽广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5.泰山以“雄伟”著称,华山以“险峻”闻名,能正确示意它们形成原因的是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B是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C表示两侧岩层不连续是断层,断层上升的一侧形成断块山、D表示火山,泰山是断块山,C正确。

【考点定位】山地的形成

读下图所示地貌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36. 对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B. 背风坡坡度缓

C. 迎风坡坡度陡    D. 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37. 该地常年盛行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风    D. 西风

【答案】36. D    37. C

【解析】

【36题详解】

图中展示的是新月形沙丘,是由于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故本题A错,选D。迎风面的沙子在风力推动下,不断的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的移动,就等于沙丘向前推移,成为移动沙丘,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故BC错。

【37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东坡坡度缓,西坡坡度陡可知风是由东面吹来,故风向是东风,答案选C。

 

38.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A. 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    B. 冲积扇地貌位于河流下游附近

C. 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D. 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冲积扇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B错误;据图可知,甲沉积岩层上拱,为背斜部位,C正确;断层线右侧岩层相对上升,D错误。故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39.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可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答案】A

【解析】

【分析】

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先是地壳抬升,秦岭北侧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后来发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再经流水沉积,形成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是汾河谷地。

【详解】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先是地壳抬升,秦岭北侧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后来发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再经流水沉积,形成渭河平原,A对。B、C、D错。

40.下图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右图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下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 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 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 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 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

雪峰附近地表岩石堆积没有分选性,碎屑堆积物是冰川堆积形成。湿润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

【详解】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距雪峰近,地表岩石堆积没有分选性,碎屑堆积物是冰川堆积形成。雁荡山陡崖峡谷位于湿润地区,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C错。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A、D错。

二.综合题

41.下图所示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构造与地貌景观,A、B两图分别为②、③两地的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  ,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甲处地貌是______ 。

(2)①处地貌是______型谷地,影响①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  

(3)A、B两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名称分别为A______,B______ 。简述B处地貌的特征

(4))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___________蚀。

【答案】(1)向斜  背斜  褶皱山

(2)V型谷地 流水侵蚀

(3)冲积扇; 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汊纵横。

(4)侧蚀

【解析】

【详解】(1)乙处的岩层下凹,地质构造是向斜;丙处的岩层上拱,地质构造是背斜,甲处地貌是褶皱山。

(2)①处处于河流的上游,形成的地貌是V型谷地,影响①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3)A处于河流的出山口,B处于河流的入海口,故图所示地貌类型的名称分别为A为冲积扇,B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

(4))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处于河流的中下游,河流表现为侧蚀作用强。

42.读下图“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天体系统:

③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在图④中,G表示_________

(2)小图④中地球相邻内侧的行星是______(填字母),离地球最远的巨行星是_____(填字母)。小行星带主要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填字母)。

(3)八大行星运行轨道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该图反映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答案】(1)太阳系  银河系总星系天王星

(2)B  FD  E  

(3)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

(4)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图中①是总星系,②是银河系,③是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图④中,G表示天王星。

(2)小图④中地球相邻内侧的行星是金星,对应B。离地球最远的巨行星土星,对应字母是F。小行星带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对应字母E和D之间。

(3)八大行星运行轨道的特点主要有同向性、近圆形、共面性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该图反映有利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条件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故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里。


  本文标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64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64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