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时间:2018-11-22 19:3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形成过程[来源:学科网]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文拓展]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中的氮、氧主要来自生物作用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

2.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地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貌等因素的变化,并将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要素

相互作用

气候

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地下水等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地带,

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 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B. C. D.

【答案】1.A  2.D

【解析】1.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A。

2.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选D。

考向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

(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1)警示意义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水库面积增加  经济林面积增大  灌溉面积增加

A. B. C. D.

【答案】1.C  2.B

【解析】1.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故选C。

2.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故选B。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 B. C. D.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2018届江苏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4—5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5.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

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 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六次模拟考试)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7.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A. B. C. D.

(2018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加拿大的塞布尔岛东西长40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2至4米,因每年平均移动100米而为人称奇,又被称为旅行岛。全岛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沙滩小草和矮小的灌木。下图示意塞布尔岛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塞布尔岛的类型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冲积岛向西 B.冲积岛向东 C.珊瑚岛向南 D.火山岛向东

9.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因为

A.远离大陆 B.热量条件不足 C.降水较少 D.土壤发育差

10.该岛将来会

A.逐渐缩小 B.不断抬升 C.持续扩大 D.基本不变

(2018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11—13题。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

A.洞穴外的动物 B.洞穴上覆的土壤 C.洞穴中的植被 D.洞穴中的地下河

1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

A.变冷变干 B.变冷变湿 C.变暖变湿 D.变暖变干

14.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材料二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见下图)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析该区域地形对其主要植被的影响。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狮群,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3)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

15.阅读图文资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尔卡班巴(见下图)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是南美赤道国厄瓜多尔南部小镇,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谷。小镇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面临太平洋,海拔为1500米,终年气温18—24,湿度68%,无季候风。小镇风景秀丽,常见清澈溪流,溪中富含镁、钙等营养元素。当地居民以玉米、芋头、豆类、小米等为主食,肉食少;没有代步工具,没有机器劳动,老少脚力惊人,喜欢劳动,无金钱和竞争概念。

随着比尔卡班巴名声渐响,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移居或旅游于此,这里的房地产公司甚至打出“70万美金坐拥20英亩健康山林”的广告吸引客户。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分析比尔卡班巴河谷平原的成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小镇比尔卡班巴形成“长寿之谷”美誉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里海之间,全长1100 km,山势陡峻,4800 m以上山峰15座,山上多积雪冰川。西高加索山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最西部,是欧洲少有的尚未受到人类干扰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黑海沿岸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山脉北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高加索山脉矿产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大高加索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脉位置与矿产资源分布。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2)说明大高加索山脉对区域内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题。

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2015年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B. C. D.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6—8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6.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B. C. D.

7.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8.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9.(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10.(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冲关

【答案】1.A  2.D  3.B

【解析】试题分析: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故A项正确。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

3.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选B。

【答案】4.A  5.C

【解析】4.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对。差异性体现环境的不同点,B错;与环境相适应,没有季节性、周期性变化,C、D错。故选A。

5.南昌遭遇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受冻害面积大,C对。树木受冻害能明显看出来的主要是叶片受冻害,树干受冻害不易看出,A错;树木高大,根系也深,B错;南昌位于亚热带,植被是常绿植被,D错。故选C。

【答案】6.C  7.D

【解析】

6、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比较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影响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据此选C。

7、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错误。据此选D。

【答案】8.B  9.D  10.A

【解析】8.根据材料,塞布尔岛表面为细沙覆盖,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度较浅,每年都在移动位置。判断塞布尔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根据经纬度,该岛位于美洲东岸,中纬度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岛的移动方向是向东。故选B。

9.本题主要考查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的原因。海陆位置对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塞布尔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与远离大陆没有关系,A错误;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而且受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能够满足乔木的生长,B、C错误;该地主要为细沙覆盖,土壤发育差,因此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D正确。故选D。

10.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岛是由海流携沙冲积形成,而且周围多浅滩,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该岛屿会不断减小,A正确。故选A。

【答案】11.B  12.D  13.C

【解析】1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渗流经过的洞穴上覆的土壤,沉积在石笋上,B对。明暗相间的微层形成与有机质相关,不是动物、植被的遗体、遗迹,A、C错;石笋是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不是流水侵蚀形成,D错。故选B。

12.结合石笋成因,冬季滴水量小,石笋发育慢,形成暗条纹。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冬季,含有的有机质少,D对。夏季滴水多,沉积物质中含有机质多,形成亮条纹,B错;春季、秋季不明显,A、C错。故选D。

1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说明水滴落的量大,反映了当地气候变暖变湿,C对;变冷变干时,微层逐渐变薄变暗,A、B、D错。故选C。

14.【答案】(1)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高原面较为平坦开阔,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甲处于动物迁徙路线中间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

(3)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非洲,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由此发育了热带草原植被;该地地形单一,原面上起伏较小,使得草原植被分布面积广,类型较单一。

(2)有材料可知,在甲处有大规模的狮子出现,说明该地对于狮子来说有丰富的食物、引水和适合的生存栖息地。

(3)主要从气候、地形、纬度等因素进行分析。该地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高原、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纬度低,常年高温,蒸发旺盛,因此形成荒漠。

15.【答案】(1)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高山峡谷;河谷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河谷堆积形成河谷平原。

(2)河曲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泥沙堆积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层更加深厚;河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3)原因:海拔较高,温度、湿度适中,适宜居住;淡水矿物营养元素丰富,有益于人体健康;居民多食用低脂肪,粗纤维的健康食品,利于身体健康;赤道附近长年昼夜长短相近,村民作息时间很有规律;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体格健康;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宁静。

【解析】(1)根据材料,比尔卡班巴河谷平原处于安第斯山脉中段靠近大陆分水岭的山谷中,大陆分水岭地区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峡谷;河谷上游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经河谷,堆积作用显著形成河谷平原。

(2)河曲在一定意义上延长了河流,扩大了河谷水面,调节了沿线地区气候;同时,河曲的发展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曲由于减缓流速,使得泥沙堆积增多,拓宽了河谷平原;泥沙堆积也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层更加深厚;河曲扩张,湿地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3)通过材料可知,“长寿之谷”美誉源于当地的地势较高提供了较为舒适的气温湿度;清澈的溪流富含淡水矿物营养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居民食品搭配合理,有益于健康;该地位于赤道附近,长年昼夜长短相近,村民作息时间很有规律;坚持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体格健康;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宁静。

16.【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显著;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

(2)水文特征: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

水系特征: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河流流程短;海拔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解析】分析西高加索山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思考。物种丰富,说明当地基带所处纬度位置不是太高,相对高度大,垂直地带性明显,导致物种丰富,同时,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少,生态环境受影响小,导致生物多样性丰富。

(2)考査地形对河流的水文、水系的影响,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分析。水文主要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考虑;水系主要从河流流程、支流等方面考虑。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海拔高,高山上多积雪和冰川,形成春汛、夏汛。区域内地势中间高,河流呈放射状水系;距海近,河流流程短;海拔高,山势陡峻,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直通高考

【答案】1.C

【解析】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选C。

【答案】2.C  3.D  4.C

【解析】2.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故选C。

3.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

4.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答案】5.D

【解析】5.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答案】6.A  7.D  8.D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1)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2)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和人文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居民的环保意识、生物保护政策等)两方面。

(3)甲地靠近河流,河流中有熊的重要食物——鲑鱼,熊出没的概率大;甲地位于该半岛南部,且海拔较高,森林广布,易于拍摄者隐蔽;甲地位于山脉西侧,地处夏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便于拍摄。学科%网

10.【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解析】(1)本题为描述地理事物变化状态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整体趋势描述和局部特例描述相结合。

(2)结合栖息地的变化趋势以及图中的人为因素即可得出答案。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74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74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